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基因組的人際差異
102/08/28
瀏覽次數
8357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生物學家面對的生物現象,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個別差異。可是,生物學家往往只能對個別差異打印象分數。
最近,英國的科學家分析了270人的基因組,在2,900個基因裡,發現了1,447個「複本數量變異」(CNV)。也就是說,人類基因組的個別差異相當大,比我們過去想像的大得多。這對於相信改善社會環境就能使人人立足點平等的人而言,是個打擊。因為,即使按理想改善社會環境,還需要適當的社會救助機制,才可能達成人人平等的理想。也就是說,人人平等的理想無法只從事前供給機會這個角度思考,還要考慮救濟。
這個發現的另一個意義是,生物醫學科學家再也不能假定許多慢性疾病只是單一致病基因造成的。科學家已發現越來越多的疾病與「複本數量變異」有關,簡言之,就是由複雜的基因機制造成的。因此,沒有單純的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2月,410期,82 ~ 85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6/30
曬傷的秘密 :同量曝曬, 為何「慢慢曬」比「快速曬」更易致癌?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8/31
冷氣也能退休?從生物氣候建築與被動式設計學習如何永續發展
張又升教授
|
國防大學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
儲存書籤
114/08/31
當「天降災厄」成為日常,我們能用「數學」算出防災最佳劇本嗎?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8/31
如果城市會呼吸─打造臺灣都市綠生活的藍圖
董景生研究員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生態組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