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改變的勇氣 – 吳月鈴的教學相長之路
103/06/04
瀏覽次數
4391
吳美枝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教育孩子、改變別人,並非易事。而教育自我、改變自己更是難上加難,深具挑戰,需要的不只是自覺,還要有改變的勇氣。執教長達30年的吳月鈴老師一直深受學生喜愛,公認是優秀的老師。但她意識到優秀往往是卓越的障礙,所以從未停止自我檢視、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因而創立一套「科學探究課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也啓發無數老師的教學方式。
面對九年一貫
2001年,政府推行「九年一貫課程」時,吳月鈴的教書生涯已近二十年。當時,教師們面對這項教育改革政策,各有不同反應,她則憶起自己剛教書的那段日子。「當時,有同事只要看到學生表現不好,就說是九年國教害的。我心裡想,我也是九年國教體系下出來的人,我有不好嗎?九年國教從民國57年實施,到我教書時,差不多推行二十年了,竟然還有人在罵九年國教。」當政府推行九年一貫時,吳月鈴就告訴自己,千萬別變成只會抗拒並抱怨政府政策的老師,當下決定報名九年一貫輔導團,要澈底了解什麼是九年一貫。
九年一貫的改革主要在教材的鬆綁,教師可以自行設計課綱。而吳月鈴進入九年一貫研習營,面對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過去,她視講台為舞台,相信好的老師,就是好的表演者。「把困難的課本內容教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喜歡上課,是我的目標,效果也一直不錯,學生在我的課堂上都滿享受的。」但是,在研習時,指導教授陳文典卻說:「老師不是表演者。」這句話對吳月鈴有如當頭棒喝。
「學生聽課很開心,然後呢?他是否因為這樣對科學有興趣、知道怎麼做研究?」吳月鈴沒想過這些問題,而她設計出來的教學模組,也不斷被陳文典打回票。「陳教授一直問我:『妳覺得學生會這樣想嗎?』,他打破我很多舊的教學習慣。我意識到自己設計的課程往往會預設學生的立場,卻未必是學生真正的想法。」於是,吳月鈴開始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為本,最終設計出「科學探究課程」。
簡單來說,科學探究課程要讓學生有機會當一次科學家。「學生從選主題開始,自己決定做什麼研究,然後讓他們實作,經歷一次科學家做的事情,再將研究成果報告給大家聽。」吳月鈴說:「台灣學生最缺的能力,就是『規劃時間』和『主動學習』。科學探究課程的學習時程長達3個月,必須讓學生自己規劃學習進度。而『團隊合作』也是課程設計的一部分,每組的組長要學習『識才適用』,讓每位組員都有任務。總之,科學探究課程包含了『差異化教學』、『多元評量』、『合作學習』等要素。」
夢想中的教室開花了
2003年起,吳月鈴的「科學探究課程」在她任教的復興國中全面實施。「我的教學設計,不是要讓學生都變成科學家,而是單純地希望能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素養,讓他們學會『發現問題』以及『如何驗證』。畢竟我們的社會有不少『科學盲』,因為缺乏批判性思考,才會有這麼多光怪陸離的商品詐欺案件。」一旦拋開課本、實踐多元教學後,吳月鈴笑說終於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科學教育。「從此,我發現,自己回不去了。」
後來,因「科學探究課程」的落實困難重重,校方決定於2007年起暫停此教學方案。「我的教學本來就活潑,有很多實作練習。所以投入科學探究課程,沒多大障礙。一般和我一樣的老師,只要多加強系統化教學的能力即可。但是,較習慣講述式教學的老師,要進入科學探究課程,門檻就比較高。畢竟必須拋掉課本,教學過程發生什麼事,無法完全掌握,學生會丟很多的難題給老師,他們想的,也都不是課本裡的。」吳月鈴說:「所以這幾年,我覺得有心嘗試此課程的老師,可以抽幾堂課來做小小的探究就好,不需要整學期都做。」
之後,吳月鈴在部落格「月鈴的講台」公開分享「科學探究課程」的內容。2010年,黃台珠教授輾轉注意到這個教學方法,進一步邀請她去高雄師範大學的研討會發表與分享。「黃教授之所以找上我,是因為很少老師能帶領一般的班級進行專題研究,但我做到了。」而創辦「阿簡生物筆記」的簡志祥也專程前往聆聽她的演講。回程路上,兩位生物老師有了深入對談。「這一聊,對他、對我都有滿大改變。因為推『科學探究課程』推得很累,有點失望,他要我別氣餒,說這套課程可能會在別的學校開花。」
幾個月後,第1屆「生物趴辣客」在台北舉行,吳月鈴是活動的「主菜」之一,她的「科學探究課程」進而啟發了無數的老師。「認識這群年輕老師後,我就確定台灣的教育是有希望的!因為想拋棄傳統講述式教學的老師真的很多!以前我一度懷疑自己想推的事情不可能成功,但是,這群年輕人很認同『科學探究課程』的理念。他們都有自己的專長,平常大家透過Facebook和噗浪分享教學,傳遞很多新觀念,也讓我的教學有了更多新的可能性!」
教育的本質
懷抱著開放心靈,吳月鈴對教育充滿熱誠,她的教學也充滿了可能性,但是,她卻說從小未曾想過要當老師。「我出生在宜蘭壯圍,爸媽務農。小學作文課,寫『我的志願』,因為沒寫要當老師,當時的導師就問我成績這麼好,為什麼不想當老師?我說因為當老師很煩,同一個東西要講很多遍!一點都不好玩!以前那個年代,女生上國中後,通常會去工廠打工。姊姊去工廠後,就說裡面吃飯非常快。媽媽開始擔心我吃飯太慢,去工廠會搶不到飯吃而餓死,叫我國中畢業乾脆繼續念書好了。」吳月鈴笑說:「所以我是因為吃飯太慢,才會繼續升學的!」
「直到臺灣師範大學畢業去實習,我都不覺得會當老師。但是同學看我上台講課,都說我注定要吃教書這行飯,因為一樣的課程內容,我就是講得比別人清楚。」吳月鈴心裡其實希望繼續念研究所,後來卻在父母的期望下,執起教鞭。「當了老師後,才覺得自己真的適合,因為我很愛講話,學生不能不聽,還有薪水領!」然而,既然要做,就要堅持把每件事都做好,這種生命態度,讓吳月鈴成為一名不凡的老師。「我也很重視每件事背後的意義和價值,不要把一件事做『低』了,譬如有人會說,教書只是為了養家餬口,這樣就很可惜。」
「做任何事情,不要忘了初衷。我常常想,心目中做夢也會笑的教室長得怎樣,然後我會往那裡走,不會被外面的東西混淆,譬如學生參加科展,我看重的不是第幾名,而是學生在過程中學到什麼。」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本質,在吳月鈴心中,教育本質是讓每個孩子成就他自己,讓他知道自己的潛能、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信心,也願意去發展自己。「而我做夢也會笑的教室,是每個小孩子來這裡,是自在的、安全的、有學習動機,也學得到東西。最重要的是,他們在這裡,會感到快樂。」
教育(60)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3/29
雷達如何「看見」雨?揭開暴雨來臨前的氣象徵兆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28
用科學一決雌雄?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2/27
好看到停不下來!科學家 × 影音製作人,帶你掌握科普影片的爆紅心法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