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發現能生長在超過攝氏85度的太古生物,幾乎都是德國科學家卡爾‧斯泰特(Karl O. Stetter)從世界各地的陸上、海底火山附近找到的。極端高溫太古生物的純化與大量培養需要特殊的設備與技術,是一般實驗室所沒有的。這位科學家很會做生意,他把取到的樣品純化後大量生產,再把培養出來的菌體、蛋白或DNA,出售給想進行高溫蛋白或基因研究的實驗室或生技公司。
過去二、三十年來,「極端環境下的生物」與「生命的源起與演化」兩個議題是雙向併進的。1970年前後,美國伊利諾大學的一位演化學家卡爾‧伍茲(Carl R. Woese),先把各種生物細胞中製造核醣體的16S與18S rRNA的DNA序列定序,再分析所有生命相的演化距離。所有序列大概以5千萬年為一個基準,最後定出所謂的三域理論,並把演化較早的單細胞原核的生命體稱為太古生物(Archa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