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6/19
永續的碳循環產業鏈,讓二氧化碳不再人人喊「減」
陳彥諺|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擁有「車」,對多數的現代人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車輛的遽增卻成為各大都會區的交通夢魘。台灣的汽機車數量逐年攀升,不僅造成城市內的交通壅塞,而且衍生的停車空間、廢氣排放導致的空汙,以及能源消耗等問題,在在都成為城市治理的大課題。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的機動車輛統計,截至2018年7月底止,台灣共有近兩千兩百萬輛機動車領取牌照,汽機車總數已接近台灣的總人口數了。此外,還有行人與各種交通載具(如自行車、公車、聯結車、砂石車等)車道分流的問題亟待解決。
如此一來,動態秒數取代了固定秒數的設計,適時幫助交通號誌更有效地管控車流的通行。不僅如此,這些經過處理的交通動態資訊也能上傳網路,成為用路人的即時訊息,只要上網就能立刻獲知車流情況,進而選擇最有效率的行車路線,兼而避免造成交通堵塞。
這套模型不僅讓交通號誌本身成為道路的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它能即時統計與回傳車流數據,同時傳輸燈號控制指令進行道路交管與分流。當車流有效地疏散了,相對地也解決了塞車、空汙等問題。
這套動態交通號誌系統更能協助交通主管機關根據實際用路情況,做出最適合在地的交通政策,而非呆板地制定全國適用的單一政策。由於能依據在地的交通實況從事交通控制的設計,便能達成主管機關與各地用路人「雙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