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武林高手螳螂拳
103/01/29
瀏覽次數
8340
民視新聞臺
|
看過武俠電影,讀過武俠小說的觀眾,對於螳螂拳這套拳術,一定不陌生,快狠準的攻勢,加上刁鑽的手法,往往一出手就要人非死即傷,但要說起螳螂正宗,當然還是得回到,模仿套路的起源–螳螂身上才行,究竟螳螂是怎麼出手,獵捕獵物是不是真的和拳術的套路一樣,都是那麼的凌厲,來看今天的報導。
第46集綱要
說起武術,看過武俠電影的觀眾,對於螳螂拳一定不陌生。這套凌厲的拳術,就是藉由模仿螳螂的攻擊型態而來。螳螂最厲害的是,前足特化成一對強壯的鐮刀狀捕捉足,腿節和脛節內外側各有兩排利刺,是攻擊獵物及自衛的主要武器。一偵測到獵物,螳螂除了緊盯著牠的行動,一方面也會模擬葉片左右搖擺的姿態,慢慢的接近。螳螂好像計算著獵物是否在攻擊範圍內,一旦確認進入可獵捕距離捕捉足就緊靠在胸前,完全靜止不動準備出擊。螳螂前足特化而成的捕捉足上,佈滿了有如鯊魚牙齒般的利刺,如此威武的武器,在臨刑前的合攏預備動作,倒像是在為即將命喪黃泉的傢伙,做最後的禱告。也許因為這樣,螳螂又有祈禱蟲的俗名。
人類常以陷入流沙,來形容遇到困境的感受。如果你是一隻掉進蟻獅陷阱的昆蟲,相信更能感同身受。蟄伏在一片平靜沙粒底下的蟻獅,只要獵物一不小心踏進危險區域,就像陷入流沙一般越是掙扎,就越被滑動的沙粒困住。最後被蟻獅拖往洞內,直到永遠消失。蟻獅常會在砂地上做成一個漏斗型的穴,這既是牠的家也是牠捕食獵物的陷阱。牠挖洞造窩是以倒著走的方式進行,將腹部尾端做犁以同心圓的方式,往下繞圈做成穴形凹洞,不出二十分鐘的時間,一個漏斗狀的沙坑陷阱,就大功告成挖好陷阱。蟻獅會完全藏匿於凹穴底層內,只會露出一小節大顎等待獵物經過,等獵物不小心跌落沙穴中,牠再用像老虎鉗的大顎,瞬間用力鉗住獵物身體致死,然後慢慢享用牠的大餐。
昆蟲界的伏擊高手,不只螳螂和蟻獅,包括水黽,蜻蜓,水蠆,紅娘華,都是箇中好手。牠們精彩的生存之道,鎖定今天的科學再發現。
國科會101年度「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補助
民視(53臺)2016年3月26日(周六)08:00【科學再發現】全集播出(重播)
2015年02月14日(周六)08:00【科學再發現】全集播出(重播)
2014年02月08日(周六)08:00【科學再發現】全集播出
原節目:
臺灣昆蟲 驚豔一百
(蜻蜓創意有限公司)
螳螂(3)
蟻獅(2)
水黽(3)
蜻蜓(1)
水蠆(1)
紅娘華(1)
昆蟲(30)
推薦文章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27
在炎熱的臺灣飼養雞豬牛,獲取蛋肉乳也不忘動物福祉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