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大氣二氧化碳增加對地球植被的影響
103/02/11
瀏覽次數
11932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過去半個世紀,大氣CO
2
濃度不斷上升,對於地球植被有什麼影響?討論這個問題,是因為植物利用光合作用生存。簡單地講,植物利用陽光把根部吸收的水與從大氣吸收的CO
2
合成葡萄糖。要是大氣CO
2
增加了,對實行光合作用的植物會有什麼影響?自從地球暖化成為值得關切的議題,就有學者研究這個問題,甚至想以實驗取得客觀的數值。但是局部的觀察,或是以少數植物做的實驗,得不到關於大局趨勢的資訊。必須有長期、大範圍的觀察紀錄,才可能做正確的評估。
澳大利亞科學暨工業研究組織(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CSIRO)最近綜合了許多資訊,特別是衛星觀測資料,發表報告指出:地球植被面積的確增加了,主要是在乾旱地區。因為大氣中CO
2
的增加,使每一葉片需要的水減少,因此植物可以生長更多葉片,利用CO
2
製造養料。於是乾旱地區的植被就增加了。
這是不是好消息呢?未必,因為更多的植被需要更多的水,長期影響是什麼?目前仍不得而知。
大氣CO
2
濃度創新高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地球系統研究室(ESRL)夏威夷Mauna Loa觀測站,1958年起監測CO
2
濃度。當年約318 ppm;今年5月底超過400 ppm。而在工業化之前,估計只有280 ppm。專家認為,CO
2
安全濃度的上限是350 ppm。這個數值的現實意義廣泛而巨大,例如國家的能源政策。如果降低大氣CO
2
濃度是最優先的目標,那麼能源政策必須做什麼改變?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3年8月,488期,80 ~ 83頁
二氧化碳(134)
濃度(1)
推薦文章
112/08/31
AI 深度學習如何優化解讀衛星觀測,讓颱風測報更加全面與精準?
李昀蔚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6/30
建築產業碳排佔總碳排三分之一?建築物減碳,要從設計端開始做起!
盧奕昕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8/31
臺灣有哪些「智慧節能減碳」新技術可應用?專訪東海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張嘉修教授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4/28
解析臺灣「負碳」技術發展的挑戰,為何自然碳匯潛力無窮?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