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9/27
從名字就能猜出「你幾歲」!AI 如何做文字探勘?
郭羽漫|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台灣原住民目前政府承認的共有16族,各族音樂都有其特色,其中豐富多變的歌唱為各族兼具之特點,器樂則各族不同,如口簧琴是泰雅等族之代表樂器,雙管鼻笛在排灣族有極重要的傳承與歷史地位,樂杵則是日月潭邵族之代表合奏樂曲等,有的族群如蘭嶼,則傳統上沒有樂器,民族音樂學者如何看待此現象?與他們的傳統歌謠又有什麼關聯呢?
此專題講座將廣泛介紹原住民各族之歌謠及器樂曲,有許多都是受到大自然現象的啟發,如自然界的泛音現象,存在於鄒族及布農族的複音歌唱當中。也有可能受到他們的傳統樂器影響,而產生的複音的唱法。亦有受到自然界的影響,而產生的特殊複音音響,如蘭嶼雅美(達悟)族的工作房(高屋)落成禮歌等。
此講座並將從西洋音樂史發展的角度切入,由音樂自單音音樂monophony、支聲複音(異音)heterophony、持續低音drone至複音音樂polyphony的發展,沒有樂譜發明以前,靠著記憶傳承,且與肢體語言(如舞蹈)充分融合,在台灣原住民音樂中,都可以觀察到這些現象,由以上種種可以來審思台灣原住民傳統音樂的重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