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從遺產繼承談DNA鑑識
92/01/17
瀏覽次數
6396
許文德
|
許文德婦產科診所
DNA親子鑑識
桃園地方法院日前受理一位老榮民的遺產繼承案件,由於當事人聲稱遺留財產的死者係自己的兄長,卻因當年隨軍來臺的父親鄉音過重,加上承辦戶政業務人員一時筆誤,竟將父親的姓氏弄錯,明明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卻陰錯陽差地喪失了法律上的兄弟關係,以致無法繼承其兄長的遺產。
聲請人信誓旦旦,卻又苦無證據,乃聲請法院檢驗已入土亡兄屍體的DNA,獲得法官的認同之後,開棺由法醫為申請人與死者進行「DNA親子鑑識」,檢驗結果證明聲請人跟死者確是具有同一血緣的親兄弟,從而准許聲請人繼承死者的遺產。一場在過去近乎無解的遺產繼承疑案,拜親子關係鑑定科技成熟與普及之賜,經由DNA鑑識而圓滿落幕,不僅當事人高興,基因鑑識的功用也再度獲得各界的肯定。
在人際關係日益複雜的現代社會中,除了上述的特例外,DNA親子鑑識還可以幫助有疑問的父母子女確認血緣關係,幫剛出生的新生兒DNA建檔,則可以避免遭誤抱,同時DNA鑑識也已成為世界各國辦理依親移民的先決條件。
另外,對於某些工作性質危險的從業人員,如航空公司的空勤人員、消防隊員、海事運輸、礦業員工、外籍勞工等,若能先將DNA建檔,則日後一旦有必要辨認時即可發揮作用。這些看似不相干的領域,都已將DNA鑑識列入運用的範圍,可見其神通廣大。
臨床上有關DNA鑑識常遇見的問題,包括鑑識的準確率、檢驗所需的時間及樣本取得的方式。其中準確率與所需時間視所要鑑識的血緣關係而定,若是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鑑識,準確率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且所需時間較短,只要三至十個工作天結果即可出爐。但若要鑑別兄弟姐妹或祖父母與孫子女間的血緣關係,則準確率較低,只有百分之九十左右,且鑑識所需的時間相對較長,約需要四到六個星期才能完成。
DNA鑑識樣本
至於樣本取得的問題,以前多依賴抽血所得的血液來鑑識,目前則以口腔黏膜抹片較為普遍。由於DNA存在於身體的每一細胞中,口腔黏膜抹片收集到的樣本,其鑑識結果和血液樣本的準確率不分軒輊。收集樣本前先以清水漱口,然後用滅菌過的棉花棒在口腔內兩頰及舌下旋轉抹拭,既不痛又省事,如此不須抽血即可取得樣本。對某些受檢者,如血管細小不方便抽血的新生兒而言尤其方便,口腔黏膜抹片因此普遍受到認可,而成為採集樣本的主流。
另外懷孕期間的婦女若要在胎兒出生前確認「播種者」是誰,則有其他「蹊徑」可以提早做親子鑑識。一種是「絨毛篩檢」,當婦女懷孕約10到13週時,在超音波顯像設備的指引下,用細針抽取絨毛膜(即未來胎盤的前身)上的絨毛細胞即可進行鑑識。另一種取樣方法則是「羊水抽取」。
同樣是在超音波顯像設備的導引下,於懷孕16週左右以長針直接插入子宮腔內,抽取環繞在胎兒周圍的羊水進行基因鑑識;由於胎兒發育較大、較成熟,且子宮腔也較開闊,比絨毛篩檢較少有副作用。萬一孕婦沒有在胎兒出生以前做DNA鑑識,則可以在新生兒出生時用臍帶血收集法,抽取臍帶血液,同樣可以精準地「正本清源」。
鑑識的準確率超過99.9%
從一九八五年起,DNA鑑識即被應用於親子鑑定,目前全世界的親子鑑定幾乎毫無例外都採用DNA鑑識。DNA的全名為去氧核醣核酸,所有生物無論動物或植物細胞的染色體上,都具有這個來自父母雙方,外觀呈雙股螺旋狀的遺傳因子,基本上仍延續父母某部分的遺傳特性,但在每個生物體的表現卻與雙親不盡相同。
DNA親子鑑定是從口腔細胞、血液或培養的組織中提取DNA,先用酵素將DNA樣本切成小段放進凝膠內,用電泳槽推動DNA小塊使其分離,再將分離開的基因放在尼龍薄膜上,使用DNA探針尋找基因,相同的基因會凝聚在一起,經由特別的染料染色,在X光照射下便顯出由DNA探針凝聚在一起的黑色條碼。這條碼一半與母親的基因條碼相符合,另一半則與父親的相符合。用幾組不同的探針,重覆上述的過程,每一種探針用於尋找DNA不同的部位並形成獨特的條碼,即可得到超過99..9%的分辨率。
上述基因鑑識其實是針對人體DNA的鹼基對進行鑑識,所謂鹼基對到底是什麼?我們如果從人體解剖由大而小來介紹可能比較容易了解。一個人的個體包含許多系統,諸如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生殖系統。由系統而器官,如消化系統包括口腔、食道、胃、大小腸及肛門等器官。再從器官到組織,如表皮組織、肌肉結締組織、神經組織。由組織再細分即是細胞,細胞包括細胞質與細胞核兩部分,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上面帶有基因,基因由長短不一的「去氧核醣核酸」(DNA)構成,DNA則由鹼基對組成。
在一個基因組裡,通常有數百萬組鹼基對,若以英文的辭彙為例,鹼基對是最基本的二十六個字母,不同字母的排列變化造成不同的英文單字,鹼基對的排列變化則形成不同的DNA,每個人特異的DNA就是人與人之間基因上最基本的差異。
人體大約有三十億個鹼基對,但大多只選取其中一部分具有高變異性且不具功能的來鑑定。目前國內刑事實驗室進行鑑定的有十六種基因,若將這些基因的基因型相乘起來,其數目約等於10的14次方個基因型組合,如此龐大數目的基因組,理論上可能出現的相符率僅有10的14次方分之一,幾乎每一百兆個人才可能出現一次相同的鑑定結果。換言之,除非是同一個個體–意謂「自己」,否則就不可能獲得相同的基因鑑識結果,但因基因組合有「常見」與「罕見」之分,實際上的鑑識符合率不至於那麼低。
目前在實驗室中有兩大系統可供基因鑑識之用,一個是限制性片段長度多型,另一個是聚合酶連鎖反應。前者的基因變易性較大,準確度較高,但鑑定起來較費時,且需要較大的檢體才能進行鑑定。反之,聚合酶連鎖反應的基因變易性雖略低,但鑑定手續簡便快捷,而且只需微量檢體即可鑑定,運用範圍較廣,是多數法醫實驗室普遍採用的鑑識系統。
相較於傳統的指紋或血型鑑識而言,DNA鑑識無疑是可信度最高的個體鑑別證據。因此不僅可以運用於遺產繼承的證明,也廣泛使用於刑事案件的佐證及血緣關係的鑑定,甚至連考古學家也拿來辨認木乃伊所屬的人種。古今中外無處不可用,例如為了尋找外遇的證據,而把DNA鑑識技術動用到旅館垃圾桶內撿回來的衛生紙上面,已經超出尋常的科技運用範圍了。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3年1月,361期,66 ~ 69頁
染色體(16)
遺傳(49)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6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什麼?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