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透過醫療專業落實社會關懷與責任

102/12/27 瀏覽次數 2845
秋季系列的第六場演講,我們邀請到了一位醫界重量級的醫師來為我們開講,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的陳肇隆院長來為我們介紹,如何「透過醫療專業,落實社會關懷與責任」。陳院長是國內外的換肝權威,在他手下重獲新生的病人不知有多少,今天他來展望系列演講,雖然陳院長仍會從肝臟移植之路開始談起,但是他將演講主題訂在更高的層次,也就是如何通過醫療專業,來落實社會關懷。

陳院長從1976年一個備取的住院醫師,設定目標、鍥而不捨、努力不懈,1984年成為亞洲換肝手術成功的第一人,而在2012年,他完成了第1,000例肝臟移植手術,享譽國際,也被星雲大師譽為「換肝之父」!陳院長?何選擇肝臟移植為志業?因為他在住院醫師時期,幫林天祐教授畫肝臟手術插圖,以此機緣,便以肝臟移植為畢生志業。而在那個如何認定死亡仍有爭議的年代,陳院長率先採用「腦死亡」定義,促成腦死亡觀念的社會共識與立法。

陳院長努力培育追求完美的肝臟移植團隊,以「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不以善小而不為」做為團隊的精神。而他的手術技術獲日本教授譽為「人類的極限」,並成為日本漫畫和暢銷百萬冊小說的題材,更改編成勵志電影「孤高的手術刀」。從醫援國際到卓越的醫療外交家,陳院長認為「醫療是救人的學問,不應該有藏私的觀念。臺灣的醫療能有今天,也是因為過去我們有機會到美國、歐洲、日本去學習,今天我們有可以讓別人來學習的,就更應該毫無保留地回饋國際社會。」

陳院長也是一位愛種樹的醫師,他努力讓醫院公園化,誰說醫院就該是冷冰冰的白色巨塔?他透過培育樹苗、移植樹木,陸續於醫院周邊種植樹木近六千棵,讓醫療環境更貼近自然。他認為要讓國內外醫師成為種子,把愛傳遞出去:「從救人活命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得到最大快樂和滿足。」陳院長的從醫之路,除了在肝臟移植與肝臟外科領域不斷突破與精進,盡心盡力地服務病人,也的確能善盡社會影響,精進社會關懷與社會責任。

在12月13日,第六場的展望演講中,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的陳肇隆院長給了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精采演講,講題是「透過醫療專業,落實社會關懷與責任」,內容從陳院長踏入肝臟醫學治療開始,說明這些年來高雄長庚醫院在肝臟移植的領域中,所創下的世界紀錄和所發生的感人事蹟,整個晚上的演講,可以說是一場「感動之旅」!

肝臟捐贈來自兩種途徑,一個是活體捐贈,主要是親人配偶之間的捐贈,這方面亞洲的成績亮眼;另一個則是大愛肝的捐贈,也就是身後遺愛人間的器官捐贈,這方面亞洲的紀錄就非常有限,可以說是全球最低的,在臺灣也相當低,這需要大家做觀念上的改變。

我們衛生福利部和健保局的官員,在國內外演講中最自豪的一點,是比較美國和臺灣在醫療上的費用和品質:美國在醫療上花的錢是我們的2.7倍,但是臺灣的醫療品質可以媲美美國!有許多領域都接近美國的水準,像是大腸癌治療和心臟移植等,但是唯一一項超越美國的,就是肝臟移植!這一領域的主要醫院就是高雄長庚,肝臟移植的各項存活率指標都優於美國、歐洲,和日本。雖然臺灣不擅長做廣告行銷,但因為資訊發達,所以存活率世界第一的消息不脛而走。陳院長舉了2009年美國病人選擇來臺換肝的首例,這是從UCLA這種世界級的大醫院來的案例,因為這個病人的兒子上網查詢,看到臺灣換肝的存活率比他們高,因此千里迢迢的找到高雄長庚進行手術,現在這位病患已經在美國健康快樂地含飴弄孫了。

海外來臺就醫,必須要遵守臺灣的法律。臺灣法律規定的非常嚴謹,配偶捐贈規定要兩人結婚登記兩年之後才能進行,有一對夫婦來陳院長的門診,先生是肝癌,太太願意捐肝,但是兩人雖然一起生活了十幾年,就是沒有辦理結婚登記。若是在日本只要大學倫理委員會通過就可以,但是臺灣不行,所以接下來陳院長想盡辦法維持先生的健康狀況長達兩年,滿兩年的第二天就進行捐肝手術,順利完成。

陳院長舉了許多案例,其中有越南的大醫師和菲律賓的民眾,也和聽眾分享了一段國家地理雜誌的影片,描述海外病患來臺就診進行換肝手術,也就因為造福了如此多的病人,所以有一次在亞洲肝臟移植的高峰會中,大會還特別辦了一個病人到高雄長庚換肝的聚會,在陳院長的照片中看到許多病人及家人齊聚一堂,大家精神健旺,臉上滿溢幸福微笑,就覺得很感動。

陳院長此時轉回到自己年輕時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在高雄醫學院的大學時期,因為擔任班代表,辦了許多活動,以一個愛心,再帶上一點少年維特的憧憬,鼓勵大家努力於三個方向:知識、愛情,和同情。醫學院的生活過得非常豐富,學校的最後一個暑假是在山上過的,到屏東霧臺鄉參加兩個月的山地醫療。當時上山沒有車子可以走的路,全部都是山間小徑。也就因為這一次的活動,對陳院長一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時陳院長一心一意想做外科,可是臺灣幾乎找不到可以得到訓練的地方,又因為不是出身臺大或榮總,這兩家大醫院是進不去的。當時沒有網路,沒有電腦,只能在報紙上慢慢看。民國六十五年,終於等到機會,長庚醫院徵住院醫師,陳院長花了106元,搭平快夜車到臺北,在應徵的200人中僅錄取6名,不像現在,想做外科只要報名就會上。三個禮拜之後,陳院長接到通知:「臺端經評定為『備取』。」不過備取總比沒有好,後來有一位住院醫師沒有來,陳院長就遞補上去。一個備取的住院醫師,經過27年之後,可以成為這家醫院的院長,足以證明這家醫院是一所制度健全的機構。

回到醫學路上,陳院長非常感恩的,是臺灣第一位站上國際舞臺的外科醫師,也就是臺大的林天祐教授,林教授是臺灣肝臟外科的先驅,曾創下幾項創紀錄的開刀手術,並發明「手指切肝法」,克服當時對於肝臟手術的困境,揚名國際。陳院長特別說明了「手指切肝法」的創立原因,因為肝臟有非常綿密的血管,而且人體的凝血因子都在肝臟合成。加上門脈高壓又有很多薄壁血管,一不小心就會大量出血,因此在手術過程中這些血管都要結紮,可是要一一找到這些血管十分不容易,林教授當年勇敢踏出第一步,直接用手將肝臟捏碎,血管就可以清楚浮現。

當時因緣際會,由陳院長幫忙林教授繪製肝臟治療的醫學插圖,陳院長就找了許多相關資料做研究,還讀了林教授所有的論文。陳院長說,任何領域都一樣,只要下了功夫就會產生興趣。在繪圖的過程中,陳院長就感覺肝臟醫療未來的遠景可期,所以從此走上肝臟醫學之路。陳院長當年手繪了許多圖,今天還在被使用,他說,近年英國劍橋大學肝臟醫學專家Roy Y. Calne教授編寫了《肝臟外科手術》(Liver Surgery)一書,書商的廣告還特別強調,書中有超過240幅精美的圖片,他一看,有幾幅圖就是當年他自己畫的,但有趣的是,原先自己畫中小小的簽名,竟然被塗掉了,陳院長也想不透為什麼需要把他的簽名通通塗掉。

另一項陳院長努力推動的重大變革,是「腦死」的認定和有效性,這和器官移植有很大的關係,當年1984年還是萬年國會的年代,資深的國會立法委員,都已經八、九十歲,很難期待國會可以訂定前瞻性的法律。陳院長只好自己努力,當年才33歲的老師,面對許多醫界、法界的大老,力爭「腦死」判定的有效性,連當時的首席檢察官陳涵也來函關切,在這麼沈重的壓力下,陳院長推動的觀念還是逐漸獲得社會各界的認同,雖然臺灣採用比美國和歐洲更嚴格的腦死判定基準,但順利通過,就可以讓器官移植有更大的空間和更好的成功率。

陳院長另外一項讓人印象深刻的作法,是他完全不藏私!無論是對日本、大陸,或是東南亞周邊國家,高雄長庚的團隊都是劍及履及,前往當地幫助該國的器官移植團隊進行重大手術,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將技術及經驗輸出,讓這些國家都能提升自己在器官移植上的能力,完全不會擔心別人學了自己的看家本領,會超越自己,而是希望這些有效的技術和經驗能廣為擴散,在更多國家救更多人!這種廣闊的胸襟氣度,值得敬佩,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無私地幫助別人,會產生兩個明顯結果:一個是別人的水準提高,飲水思源,永遠會記得自己的成就是拜誰之賜;另一個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自己也會成長,眼界更為開闊,經驗更為豐富!

也就因為陳院長透過高雄長庚,在國際上協助從亞洲的大陸、日本,到中南美洲瓜地馬拉等許多國家,成功推動醫療國民外交,所以獲得了無數獎項,演講中播放了兩回總統親自頒獎表揚的畫面,同時更有趣的,是上了日本的影視媒體,成為卡通、小說,和電影的主角!因為陳院長親自操刀,完成手術的病人是今天在日本存活最久的換肝人,所以成為日本媒體非常關注的話題,系列小說「光輝的手術刀」就是描述陳院長的事蹟。當時老師在基隆長庚醫院擔任外科主任,漫畫中就有當時的外科主任辦公室,人物造型還多了一幅眼鏡,當然也有比較誇張的地方,比如說主角的汽車是賓士牌,陳院長搖搖頭說當時沒有這麼好的車,因為漫畫畫得好,又改編成小說,小說中所有人物都是假名,只有陳院長一個人是真名。小說暢銷100萬部,所以又改編成電影,電影故事中的主角挑戰鄉下小醫院的禁忌,救回了寶貴的生命,陳院長說,聽說演出的都是日本A咖演員,後來也得到日本大阪電影節的大獎。

陳院長也首開亞洲先例,進行分割肝移植。因為很多病人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抱憾而去。所以如果可以把捐贈出來的肝臟,一分為二,就能造福更多人。因此在1997年,老師在高雄完成亞洲第一次一肝兩用的移植,後來只要有可以分割的肝臟,都毫不遲疑地分成兩邊,如果本院沒有合適的病人,也毫不遲疑送給臺大或其他醫院。1999年,一次手術中問遍臺灣沒有合適的病人,剛好香港大學有病人需要,因此左邊的肝臟給臺灣的小寶寶,右邊送到香港。當時的小寶寶現在已經是高中學生,而香港的受贈人是一位計程車司機,目前大家情況都很好。這個故事還有後續,11年後,香港把高雄長庚的肝臟冰盒還回來,作為當初精彩合作的紀念!大家會想說你怎麼知道這個冰盒是11年前送過去的?陳院長說,那時候沒有高鐵,搭的都是遠航,冰盒上有當年的標誌,所以是如假包換當年的冰盒。

陳院長特別強調,親屬之間捐贈的活肝移植,醫師的壓力很大,因為捐肝者的安全,對外科醫師是最大的責任,因為平常是沒有健康的正常人需要開刀的,而且這個健康的人開刀是為了別人,所以這個手術一定要做到盡善盡美,不能讓捐肝人出任何差錯。這些年來高雄長庚已經立下口碑,也幫助了周邊許多國家,是少數臺灣領先歐美的手術。陳院長更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世界上有5個中心在器官移植上是領先的,仔細分析可以看出一個特色,剛好這五個中心都使用漢字,除了受到中華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響之外,陳院長還分析,這可能是因為使用筷子的民族,比使用刀叉的雙手更厲害,所以複雜的器官移植反而成為亞洲民族的強項。

整場演講沒有冷場,聽眾自始至終都沈浸在陳院長和高雄長庚的傑出成就上,聽到許許多多精彩的國民外交過程,大家都同感光榮!陳院長強調,臺灣的醫療成就能有今天,是因為我們有機會到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地學習,所以我們今天有經驗和技術讓大家來學習,就更要無私分享、回饋社會。演講最後,陳院長也介紹了「植樹的重要」。他說:植樹最好的第一個時間點是20年前,因為若20年前已經植樹,今天早已長成大樹,但是次好的時間,就是「今天」!這段話發人深省,只要開始就不遲!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