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追溯百年大地震

103/07/14 瀏覽次數 6822
臺灣地小人稠,山地面積佔了大部分,山坡地不得不加以利用開發,但地震活動斷層卻通常就在平原或山坡地的山腳邊緣,對臺灣居民造成莫大威脅,因此臺灣的相關科學研究人員更不遺餘力的在追蹤活動斷層的痕跡,希望能將地震災害控制到最低。

第14集綱要

每當地震一發生,相信每個人的情緒都是緊繃的,尤其是經過921大地震的災情,地震對許多臺灣人來說都是心裡的痛。

依據中央氣象局,從2001年到2012年的統計資料,臺灣因為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幾乎每年要經歷22,000次的地震。這麼頻繁的次數,對於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民來說,無異是嚴峻的考驗。因此嚴密監測地震斷層的活動,也成為臺灣地質學家重大的課題。科學家們運用各種尖端科技,如衛星、雷達、聲納,建構起緊密的地震觀測網,目的就是要掌握每個斷層的活動,進而預判防治可能形成的災害。

本周的科學再發現,將透過大量的動畫與數據,為觀眾解說臺灣地震的成型原因,並從過去臺灣一百年來所發生過的大地震,找出臺灣可能發生大地震的週期與頻率。關心地震的你,千萬不能錯過!

科技部102年度「臺灣科普傳播事業發展計畫」補助
民視(53臺)2014年07月12日(周六)08:00 ~ 09:00【科學再發現】全集播出
原節目:臺灣的脈動(東森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