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生命如何面對阿茲海默症的挑戰
101/06/07
瀏覽次數
6054
劉秀枝
|
臺北榮民總醫院特約醫師
東西方的流行病學研究都顯示65歲以上的人約5%罹患失智症,且年齡越大患病的機率也越大。失智症的患者中六成是阿茲海默症,阿茲海默症是大腦退化性疾病,腦內有許多類澱粉蛋白斑塊的沈積,且神經元出現神經纖維纏節,造成患者的記憶力和其他認知功能減退,病程可達8至10年,終至需人照顧。雖然阿茲海默症的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已很清楚,但除了約5%的遺傳因素外,其真正病因仍不明。
阿茲海默症還不能根治,但新藥研發和藥物臨床試驗非常蓬勃,且目前的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和麩氨酸受體拮抗劑,約6成病患服藥後認知減退較慢。其他非藥物的治療能舒緩病人的情緒,改善和失智症相關的精神行為問題。阿茲海默症最大的危險因子是年齡,其他還有低教育、高血壓和糖尿病等血管性因子。因為無法確定何人會罹患阿茲海默症,也就是說當年紀漸長,人人都有機會。就是自己沒問題,配偶或年老雙親也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因此要如何面對阿茲海默症的挑戰?一是要瞭解疾病,心理有準備,曉得尋求醫療和社會資源的協助,到時就不會慌張。二是及早預防,阿茲海默症的類澱粉蛋白斑塊和神經纖維纏節在壯年時就開始在腦內沈積,當數目多到大腦不足以負荷時才出現臨床症狀,因此多動腦、控制危險因子等應從年輕就開始。
阿茲海默(9)
遺傳(49)
類澱粉蛋白(7)
神經元(22)
危險因子(6)
推薦文章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