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整合LED產業的新力量
103/08/11
瀏覽次數
9159
劉辰岫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臺灣LED產業在民國70年代興起,由於當時的技術還未成熟,所發出的亮光非常微弱,有時甚至要將房間的燈光關掉,才能看到微弱的指示燈光,當然更別提將它應用在戶外照明了。反觀現今LED照明已能作為汽車頭燈,在戶外即使是白天仍然明亮可見,證明了臺灣LED產業近三十年來的努力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科技部在2013年推動「補助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或稱「產學小聯盟」,其中就包括由中興大學、工研院和15家國內廠商所組成的「LED先端技術產學聯盟」,目標希望提升國內LED產業的整體水準。
臺灣LED產業的發展
要談LED產業,必須從該產業的上中下游結構說起。LED的製作過程始於上游的磊晶,也就是將LED發光所需的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在既有的晶圓片上長出,作成一片片的磊晶片,然後加工處理,經過金屬蒸鍍、光刻、電極製作和切割等程序,製作成晶粒。再將晶粒經過打線和注塑等程序,封裝成LED,是為中游。最後的下游端,就是模組化各種LED的應用,包括紅外線遙控、交通號誌、路燈、室內照明、消費性電子產品和大型看板等等。
計畫主持人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的武東星教授指出,臺灣LED產業從封裝開始發展,當時是進口日本的晶粒,後來才慢慢地發展磊晶的技術。這三十年當中曾有一度大家認為LED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產業,因為它的亮度太低,使得應用端被侷限在電腦外殼上的指示燈,惟後來工研院引進了高亮度橘紅光的技術,才讓應用範圍增廣到煞車燈上。然而,發展到此又出現了另一道瓶頸,因為紅綠藍三種基礎顏色中,唯有藍光LED的技術仍未成熟。直到日本日亞化學將藍光技術發展出來,全彩LED的實現才成為可能,而它的應用領域也跟著百花齊放。
經過三、四十年來的努力,現今臺灣已經擁有一個上中下游結構完整的LED產業,實力足以執世界之牛耳。但近年面對大陸廠商在技術上的跟進,加上較低的人力成本,臺灣所面臨的競爭日益嚴峻,尤其大陸政府的一些特殊補助更造成競爭的不公平,這些問題國內產業都須謹慎面對,而此聯盟的成立即是幫助產業跨越這個困境的一股助力。
整合的力量
「LED先端技術產學聯盟」的成員涵括臺灣大部分的LED廠商,有些廠商想拿LED來發展應用產品但不了解它;有些製程廠商則希望提升產能與良率;需求各異。透過科技部的產學小聯盟計畫,可以協助大家將研究成果分享與合作。本計畫係針對全球LED產業可能面臨的問題,結合中興大學先端產業精密製程研究中心所累積之專業技術,藉由提供這些技術資訊的推廣與交流,協助業者開發高值化之LED產品。本計畫除一般性產學聯盟之服務項目外,同時也採用「共同實驗室」模式,由中心與產業界進行研發組合,共同開發原創性專利與技術,中心共同實驗室扮演著培育學校與業界種子技術人員之角色,這些原創性專利與Know-how在共同實驗室開發完成後,再帶回各公司研發具量產且符合公司需求之應用。
一般而言,業界廠商很難投資大成本在技術研發上,因為風險太大,萬一研發失敗將會負擔很多損失。此時如能透過政府引導產學合作,促成產業的研發聯盟,協助投資發展可增益產業競爭力與外溢效果的技術項目,待成功之後再技轉給廠商,對產業發展會有很大幫助。而大學或學術單位研發過程所需要的樣品訂製,也能借助廠商的力量,快速提供學校,加速研發的程序。這種互惠的模式,讓聯盟的成員獲益很大。
舉例來說,平板電視所用到的LED背光模組,在技術上和車頭燈所需要的條件是很不一樣的,背光模組講求亮度均勻分佈,而車頭燈的照明則是需要明亮的點光源,並兼具好的散熱功效,因此產學小聯盟可提供製造背光模組的廠商作車頭燈的相關技術,幫助他們轉型,而當點光源的技術學會了,LED投影所需要的光引擎也一樣可以實現,因為技術條件相似。以往廠商或研究單位都是單打獨鬥,如今整合起來每個參與的單位工作效率都會較以往快速很多。
未來發展與應用
以基礎技術來說,目前學者們希望突破的瓶頸是紫外光(UV)LED相關的技術。LED的發展從最低能量的紅光波段開始,進而發展到藍光實現了全彩LED,而如今更將之推向紫外光LED的波段。紫外光LED的技術若發展成熟,會對人類的生活產生更大的影響,因為很多產品是需要用到UV燈管的,例如,美容醫學中的美白和植髮、工業塑料的硬化、濾水器和殺菌系統中的UV燈管,以及醫院的空氣清淨系統中大型的UV燈管也不可或缺。
而目前UV LED的瓶頸就是成本昂貴,因為製程中磊晶所需要的溫度在甚高的攝氏1100 - 1300度之間,且後端量測的設備也需要特別研發。另外,操作人員的保護措施也必須提高,這些都是在研發可見光LED時所無的問題。不過,樂觀來看,這些問題必將會被一一克服,武教授另指出,目前紫外光LED的專利還不多,因此提供了各研發單位很多發展的空間。
未來的應用中,很重要的一塊領域會是智慧照明。智慧照明是指建築物內的燈光可透過電腦管理來調節LED燈的亮度或顏色,同時搭配著先進的人因照明工程。它的用途除了可節約能源外,也包括情境的選擇,例如居家環境像書房和客廳,或是娛樂場所像電影院或酒吧,都可以使用智慧照明的科技。
另外,近年來因為LED的技術成熟而逐漸被關注的植物工廠,也是目前熱門的領域。植物工廠將農作物種植在室內,並且使用LED照明以降低耗電量。因為室內環境好控制,故可以隔絕室外常見的蟲害、空氣和土壤的污染,讓「無毒農業」的發展變成可能。目前溫室栽培植物就有用光源刺激植物,來調整生長週期,讓季節性蔬果全年都可產量。而近年研究也發現,植物在不同的生長時期會需要不同波段的光,這些使用LED的生物科技很可能改變未來人們的生活或經濟型態。
對於目前產業的狀況,武教授表示,「任何一個產業到百花齊放的階段時,上中游都會進行整合,剩下幾家產業龍頭。」傳統以來,臺灣LED產業的重心是在製造端,但現在正逐漸走向系統應用,包括與建築師或節能系統廠商合作,深入各項應用領域。聯盟對國內LED產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加速研發和知識交換的平台,服務項目有技術咨詢、檢測服務、小量製程試驗、儀器分享、委託研究等,會員們可以彼此交流學習,並利用「共同實驗室」完備的研發能量與設施,提升臺灣LED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註:武東星教授研究團隊獲科技部102年度「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補助(計畫名稱:LED先端技術產學聯盟,執行期間:2013/02/01~2014/01/31)。科技部推動「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之目的,係為促使大專校院及學術研究機構有效運用研發能量,以其已建立之核心技術與相關之上中下游業界建構技術合作聯盟,以協助產業界提昇競爭能力及產品價值。
LED(18)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4/01/01
科學爭議中的研究方法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2/14
在火車上做實驗!「科普環島列車」讓小學生學習科學也增廣見聞——專訪周中祺副教授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