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AI-逐漸走入凡間的科技

108/09/17 瀏覽次數 1757

 

普遍對於AI的討論多半圍繞在技術的本質,AI產業的運作,除了以技術為本位之外,更有許多具備跨領域的專家作為客戶需求與AI工程師之間的橋樑,確認需求、評估投資、分析產業,劉建志以自身的經驗,從管理方的角度,分享他所觀察到的AI應用、機會及值得思考的議題。

 

被市場認同才不會面臨淘汰

 

Alpha Go成功讓全世界的人看見AI的力量,一舉提升全世界對於AI發展的關注度,劉建志表示,有技術能力,還要讓市場認同願意買單,目前AI的發展還無法解決人類所有的問題,只能在單一的命題上面應用,針對特定廠牌、產品或是功能,但是產業界的產品迭代速度很快,要如何讓AI訓練跟上產業腳步,讓AI能夠解決全面性的問題,將會是AI被市場認同的關鍵。

 

AIoT協助產業智慧化升級

 

IoT物聯網大幅改變人類的工作方式,在沒有物聯網的時代,工廠產線都是透過人工來做品管紀錄,手抄的紀錄像是一本本的葵花寶典,數十年累積起來的龐大資料不知道該如何利用。

 

IoT的出現解決了這些葵花寶典-非結構性資料的問題,在產線佈滿各種感測器收集資料,數以百計的感測器提升了資料收集的效率,IoT讓人的感官彷彿可以無限延伸,但是要如何利用所收集到的巨量資料,就變成了另一個問題,所幸AI的出現,利用機器學習方法將過去的經驗萃取出來,變成可利用、協助提升良率的幫手。

 

AI究竟是獨立的產業,還是其他產業附加的技術呢?劉建志認為認為是一個「+AI」的觀念,不管是什麼產業,就像是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零售、智慧製造等,只要有足夠的資料,AI就能夠幫助邁向智慧化。

 

未來有許多的工作,可能會因此而被取代,例如醫師和律師,IBM對於Watson的終極發展目標,是要像醫師一樣能夠對病人下診斷;而律師也可能因為AI能夠判斷法律、自動撰寫狀書被取代,但目前的AI尚未發展到可以取代人類的程度。

 

AI可能對隱私權造成侵害

 

除了取代人類工作,AI發展也會造成其他的社會問題,當AIoT真的遍布各地時,是否還能維護個人隱私權呢?例如大陸的「天網」宣稱警方只要在30秒內,就能夠透過遍布各地的IPCam找到罪犯,但是這種科技偵查的進步,是建立在犧牲個資隱私的代價,如何限制資料取得和資料被運用,這是必須思考的倫理問題。

 

知名物理學家霍金曾經表達他對於AI保持悲觀的看法,霍金認為AI未來可能會毀滅人類,但也有持正向樂觀態度的科學家,認為AI會協助提升人類生活品質,劉建志表示,我們必須找到一平衡點,讓AI為人類所用,並且不會被AI反噬。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