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以「RNA干擾子」(RNAi)製造「低咖啡因」咖啡
102/05/17
瀏覽次數
16197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科學家想發展生產安全香菸的辦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使咖啡樹生產低咖啡因的咖啡豆,科學家已成功在望。
有些人喝了咖啡會心悸、血壓升高、失眠,加上有些研究報告指出咖啡因似乎會導致健康問題,因此越來越多人改喝低咖啡因咖啡,這種咖啡市場需求逐年上升。
目前除去咖啡豆中天然咖啡因的辦法,既昂貴又會影響咖啡風味,現在日本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基因教育研究中心植物細胞工學部門佐野浩教授的團隊,發展出了一個基因工程技術,可降低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
咖啡樹中的咖啡因,是黃苷經過三個轉甲基酶逐步添加甲基後轉變成的。日本科學家以「RNA干擾子」(RNAi)抑制第二個轉甲基酶(theobromine synthase,咖啡鹼合成酶)基因的表現,打斷黃苷轉變成咖啡因的過程。結果實驗咖啡樹成長一年後,葉子中的咖啡因含量降低了五到七成。由於咖啡鹼合成酶基因在咖啡樹的葉、花芽、未熟果實中表現,佐野浩團隊預期實驗樹會生產自然的低咖啡因咖啡豆。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3年7月,367期,75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17
被視為海洋藍碳的紅樹林,為何是臺灣適合的固碳策略?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固體再生燃料SRF,處理垃圾和減碳真能一舉兩得?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