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隨著全世界由以往的農業時代走向工業化,到現今的高科技時代,人類的生活持續進步與便捷,但對居住環境與氣候的影響也隨之而來。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人為溫室氣體。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自工業革命前約280 ppm增至2005年的379 ppm,且近10年間二氧化碳濃度年增加率比過去45年增加率要來得高。抵達地球表面的陽光經地表反射後波長較長,會被二氧化碳等氣體阻擋,不容易反射到大氣外,以致地球溫度逐年增高,此即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所導致的全球氣候暖化現象,除了會使全球氣溫升高外,也可能引發降雨模式的改變,水患、乾旱、風災等異常氣候發生的頻率增加。這些環境因子的變化均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物種的生長、生存、數量及分布,和生態系組成與功能的改變,繼而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保存與維護。全球暖化將會影響物種的分布,氣溫升高使得生物往南、北極或高海拔的地區移動,也促使許多地區外來種突然增加。這是一個相對性的影響,當生物物種族群與分布因氣候而改變時,群聚組成亦將改變,進而影響生態系統的運作。
歸結以上所述,溫室效應會牽動地球不正常之氣候變遷,已對地球環境產生可預見之衝擊:1. 極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沒較低窪之沿海陸地,衝擊低地國及多數國家沿海精華區。2. 全球氣候變遷,導致不正常暴雨及乾旱現象,衝擊水土資源環境衛生及人類生命等。3. 沙漠化現象擴大,生態體系改變,衝擊農林漁牧之經濟活動及全球生存環境等。
此外,全球不正常的氣候變遷,也因為氣溫上升,與物種遷移、雨量分布等改變,影響了傳染病病媒的分布型態,加上世界地球村的連結益加密切,我們已經不能以過去面對傳染病防治的思維面對新的挑戰。今天的主題便是站在過去防治傳染病的經驗上探討未來我們如何面對病媒下的戰帖。
本次講演主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