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氣喘的病毒假說
103/01/20
瀏覽次數
849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呼吸道融合瘤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嬰兒、幼童罹患病毒性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因,但是嬰幼兒感染病毒的長期後果可能更嚴重:氣喘。
氣喘的病毒假說並不新鮮,而且有流行病學證據支持。但是,究竟是病毒造成氣喘,還是感染了病毒而且產生呼吸道症狀的孩子變得容易氣喘,科學家仍然不清楚。
於是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免疫教授雷伊夫婦(Anuradha & Prabir Ray)以小鼠做了一個實驗,驗證這兩個可能。首先,研究人員讓剛出生的小鼠與母親都接觸卵清蛋白(ovalbumin)。卵清蛋白是雞蛋最主要的過敏原,研究過敏的學者以它引發過敏反應。他們發現,母乳有保護作用,使小鼠幼兒能夠容忍卵清蛋白的刺激。
小鼠斷奶後,研究人員以呼吸道融合瘤病毒反覆感染其中一些。3星期後,再讓牠們全部接觸卵清蛋白。結果,沒感染過病毒的小鼠不會發作過敏反應。他們檢驗過敏小鼠的胸腔,發現肺有發炎反應,而且附近的淋巴結腫大。仔細分析淋巴結內的免疫細胞組成,以及它們的基因表現模式,研究人員認為病毒感染損害了調控T細胞(T regulatory cell)的功能,因而使小鼠對卵清蛋白的刺激變得敏感。(按,調控T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抑制免疫反應。)
至於人類氣喘是否也是同一機制的產物,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釐清。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2年10月,478期,76 ~ 79頁
氣喘(1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