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從情意評量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何莉芳老師
102/09/03
瀏覽次數
14512
李銘杰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何莉芳老師曾在高雄市立國昌國中任教7年,後轉調至台中市立五權國中,現任台中市立福科國中理化教師。她不僅在課堂中實踐科普教育,也經營個人部落格和網站,網上著名的「zfangの科學小玩意」即是她的心血結晶。何老師藉由部落格和網站分享教學經驗以及自己整理的科學知識,讓無數的學生和科普教育同好受惠。
推廣科普教育的契機
「當老師很自然而然就會想做這些事,單純是喜歡科學、喜愛分享,並沒有刻意去推廣科普教育。」何老師說。
何老師在高雄任教時曾帶過資優班,為了指導學生參加科學展覽,她嘗試設計各類科學活動,這也是她推廣科普教育的起點。轉調五權國中後,開始經營個人部落格。起初只是單純記錄自己對科學的想法以及平時教學的心得,久而久之,部落格被其他同好發覺,而隨著閱讀者增加,何老師儘量避免一些生活上瑣碎的敘述,以分享科學玩具教學經驗為主。
何老師發現,科學玩具雖然有趣,但並不容易取得,讀者即使有興趣,也不見得有實作的機會。為了讓讀者學到更多,她幾經思考後將部落格的內容分成兩個方向,其一是生活科學,從日常互動中去探究科學的原理,其二是分享如何帶領學生動手做科學實驗,並提供豐富的教學回饋。
動手做培養科學精神
課本內的實驗何老師一定帶學生操作,至於課本外的動手做則是以每堂課10分鐘為準,在不影響正課的進度下,培養學生對科學實作的喜愛。若是遇上寒暑假課輔,或是課程進度足夠時,就會安排一整堂動手做課程。學生不僅學到學科知識,也比一般學生多了親自操作的經驗。
「我很喜歡學生動手做,也鼓勵學生寫心得。動手做的時候專心做、大膽試,我不主動給答案,也不刻意引導,讓學生透過實作發現原理或問題,並主動找資料佐證或解決疑惑,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何老師認為理化其實是術科,必須要靠動手作,才能真正了解內涵。10年後學生可能忘了什麼是牛頓運動定律,但一定會記得當時做實驗的情境。
何老師提到,有些學科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在動手作時反而有較佳的表現,有了好的表現,學生自然會有興趣學習,不至於因為學科成績不佳而中途放棄。
隨處都是教學資源
何老師說,網路上有相當多的示範教學,科學類部落格、科學網站,或是科學園遊會、科學研習營等,都可以蒐集到豐富的教學材料。而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也可作為科學的教材。有一次,何老師帶兒子到衛生所量身高體重,她注意到衛生所的身高機在測量時,測量桿並不會下降,卻能精準地量測身高。原來這個身高機是運用超音波遇到目標物後反射的原理,藉此得知桿子與頭頂部的距離後再推算身高。她隨即將身高機拍攝下來,並設計成課堂教學的內容。比起死板的書本知識,這些貼近生活經驗的例子更能引發學生興趣。
此外,何老師也會透過社群網站與其他同好交流心得。這些同好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喜歡分享,所以教學資源永不匱乏。除了資源分享以外,她認為教師社群還具有精神支持的功能。由於動手做的教學方式和目前主流的考試引導教學相互衝突,有時會受到來自各方的質疑,透過社群,老師們可以互相打氣,讓這樣有意義的教學方式持續下去。
以情意評量取代測驗
何老師過去的教學方式只是配合課程記錄實驗結果,並未要求學生寫出過程中的發現與感受,缺乏學生直接的回饋,無法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後來,她開始重視情意評量,學生不僅要記錄實驗的過程、回家搜尋問題的答案,還要分享學習的心得。
這樣的理念卻受到好友質疑:「著重在學生的情意表現,對學生的科學學習是否有直接幫助?」何老師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習的能力,學生在寫報告的過程中必須親自感受和操作,回家後還得搜尋、統整資料才能完成作業,無形中養成了科學研究的精神,往後在其他地方碰到問題時,也可用同樣的方式獲得解答。
而且,學生也幾乎都樂在其中,有些學生一開始不太在意這份筆記,但隨著課程的進行,筆記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加入許多圖文,甚至還會補充課外的知識。這些學生在情意分享的過程中,不僅對學習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養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
「透過心得的練習與回饋,學生表現越來越有創意。會讓我開心的不是學生有多少個考了100分,或是科展得了第1名,而是看到學生喜歡科學、用心做筆記!」她看著學生的筆記,流露出滿足的微笑。
zfang
の科學小玩意
何老師原先以部落格作為科普知識的分享平台,該部落格曾獲得「2009華文部落格大獎」教育應用類的推薦優格。但隨著文章數量增加,部落格已經無法應付需求,她遂有了成立教學網站的念頭。
後來透過朋友的協助,何老師成立了「zfangの科學小玩意」,分成科學小玩意、科學動手做、隨處遇科學、化學教學、物理教學、教學現場、科展指導、自然觀察,以及作者世界等九大主題,每一大主題下還細分為各類小主題。舉例來說,「科學動手做」就分成動手做課程、輕鬆隨意玩兩個子題。
在「動手做課程」這個子題中,何老師分享自己如何帶領學生進行實做,目前已累積超過50篇的教學文章。示範過程不僅有清楚的文字說明,還輔以精美的圖片,協助讀者了解整個實驗的操作流程。更特別的是,她還提供了學生的情意分享內容,有時還會穿插學生課堂實際操作的影片檔。透過學生的情意分享,其他想要從事類似教學活動的老師,可藉此了解學生能夠從這樣的活動中得到哪些啟發,或是從事這樣的教學活動時,學生可能碰到哪些問題。
「輕鬆隨意玩」這個子題更是累積了將近100篇的教學文章。有別於動手做課程,「輕鬆隨意玩」儘量以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物品當做教學材料,並以示範教學為主,目標族群除了學生以外,還包括親子和小朋友,讓大家在日常生活的親子互動中學習科學原理。
何老師經營部落格和網站的方式,正好呼應了她所強調的情意評量。透過教學過程的情意分享,何老師不斷主動學習、教學相長,是她教育理念的最佳示範。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31
人體「試驗」中看不見的不良反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5
動物輸血需求爆增,如何為捐血犬貓築起健全醫療後盾?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