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走調的粉彩青春派對(二):塵爆自救要訣及傷患分類
104/11/06
瀏覽次數
5615
王淑卿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生
八仙樂園塵爆事故是921大地震迄今臺灣受傷人數最多的災難,傷者多為二度以上臉部及肢體燒傷。事件中,許多傷患身上著火,由於附近沒水,在慌亂中奔跑,反而帶動氣流助長火勢,導致全身著火。此時不同於有水時的急救原則「沖、脫、泡、蓋、送」,沒水時的急救原則是「
停、躺、滾
」:
停止動作、立刻躺下、壓住火源、阻隔助燃物氧氣,若地面有易燃物或著火時,則靠牆壁等不會燃燒的物品上,然後滾動身體,直到身上的火完全撲滅。但是因為在充滿粉塵的抽乾泳池裡,地面也著火,因而「停、躺、滾」的急救也不適用。而是應立刻噴水或以溼毛巾、溼衣物覆蓋滅火。
皮膚是人體最大面積的器官,成人約1.6平方公尺,是身體免疫防禦的第一線,能抵抗外界刺激物及防止微生物、化學物質、紫外線等的侵害,調節體溫,防水、減少水分蒸發和體液的流失。被燒燙傷的皮膚不僅失去原有的功能,壞死的組織容易受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造成傷勢更嚴重或死亡。因為皮膚面積大、厚度薄、內又密佈著神經,因此燒燙傷的治療過程最重要的是減輕病患的痛苦,每次換藥、清洗、復健時引發的極度痛苦,令人難熬。
傷患送醫院急救時,醫護人員會依據燒傷面積、燒傷深度和部位評估做嚴重度分類和適當的傷口處理
。
台北榮總副院長黃信彰表示:「當燒傷面積超過20%,又在加護病房觀察,就可能有生命危險。」
燒傷面積(body surface area,BSA)是以佔身體表面積的百分比來表示,通常採用Wallace「九之原則」來估算,劃分身體為11部份各約佔9%,陰部佔1%;簡易估算法是以病患手掌面積約1%來計算。燒傷深度(depth of burn)則依嚴重程度分為4度(或4級),詳述如下:
一度燒傷:皮膚表皮層呈現紅、腫、熱、觸痛但沒有水泡,3 ~ 5天痊癒,不留疤。
二度燒傷或部分皮層燒傷(partial-thickness
burns
):傷及表皮層和真皮層,皮膚紅、腫、起水泡、劇烈疼痛和灼熱感。分為淺二度和深二度燒傷。前者傷及真皮層約三分之一,大約14天即可痊癒可能有輕微疤痕;後者傷及真皮層三分之一以上,為避免感染需植皮治療,約21天以上可痊癒,會留明顯疤痕。
三度燒傷或全皮層燒傷(full-thickness
burns
):傷及表皮層、真皮層和皮下組織全皮層,皮膚焦黑乾硬如皮革、或為蠟狀蒼白色,色素細胞與神經細胞皆受損,對疼痛刺激沒有反應。因此不會感到痛的傷者比因疼痛哀嚎者是更嚴重的,無法自行癒合須植皮治療,痊癒後會有皮膚功能的許多障礙,並留下肥厚性疤痕。
四度燒傷:傷及全皮層皮膚和皮下的肌肉或骨骼,不僅皮膚連肌肉、骨骼、神經等組織皆壞死,呈焦炭狀。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學習在雲端-揭開科學與科技的神秘面紗」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盧妍竹
審校:
張惠博
植皮(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5/31
不只富饒漁場,更是豐裕生態系!從魚胃和魚肉出發,認識「淺灘」海域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3/28
極端降雨來了,AI 如何預測並預防邊坡崩塌?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6/30
誰說止痛藥只能止痛?它可能是下一款美白成分主角!
曾繁安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