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對抗B型肝炎,屬全球典範的臺灣都做了些什麼?

105/04/25 瀏覽次數 10737
B型肝炎,最早被稱為血清型肝炎,自1965年Baruch S. Blumberg發現此病毒抗原後,暫時稱為「澳洲抗原」,世界衛生組織(WHO)於1973年建議更名為「B型肝炎抗原」,197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精確地改稱「B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Blumberg先生因為這項重大的發現於2000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早年台灣因為B型肝炎盛行率高,同時因為B型肝炎導致的肝硬化、肝癌患者眾多,B型肝炎被稱之為台灣的「國病」。但是經過台灣醫界的臨床觀察、研究與治療嘗試,現在台灣已經是全世界對抗B型肝炎的模範。WHO也以台灣經驗為範本,建議全球全面性施打B型肝炎疫苗。

這次演講中,許偉帆醫師以B型肝炎為例,跟大家分享臨床醫師怎樣參與醫學研究、衛生政策,以及醫療產業合作共同克服B型肝炎,並提出目前西醫治療B型肝炎的困境與中醫可能的契機。
資料來源
  • 原標題:現代醫學防治B型肝炎與中醫展望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