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颱風與氣候變遷
95/07/11
瀏覽次數
20211
吳俊傑
|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兼理學院副院長
2005年破紀錄地有3個強烈颱風(海棠、泰利及龍王颱風)以完全不同行徑自臺灣東岸登陸,同年大西洋產生史無前例的25個熱帶風暴及颶風,其中3個達第五級(最大)強度的卡崔納(Katrina)、麗塔(Rita)及威爾瑪(Wilma)超級颶風接連侵襲美國紐奧良地區、德州及佛羅里達州,重創美國經濟民生。
大家好奇要問的是颱風(颶風)瘋了嗎?它們的強度是否在增強?而這些颱風(颶風)活動的改變是否與所謂人為引起的全球增溫有關?這是目前科學界的焦點議題。
去年7月《自然》(
Nature
)期刊刊登一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著名學者艾曼紐(Kerry Emanuel)教授的論文,顯示過去30年來全球的颶風與颱風總數量並沒有明顯改變的趨勢。有趣的是,他定義出一個新的颱風(颶風)強度指標,指出西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的颱風(颶風)強度指標在過去30年有明顯的增加趨勢,而這個增加趨勢恰好與西北太平洋及北大西洋熱帶海域的海表面平均溫度增加趨勢(過去30年來約增加攝氏0.6度)相當一致。就在該文發表兩個月後,颶風卡崔納侵襲美國,基於該研究的特殊議題性,艾曼紐教授在今年被選為時代雜誌的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百位世界人物之一。
同樣地,去年9月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知名的韋伯斯特(Peter Webster)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在《科學》(
Science
)期刊上發表另一篇研究成果,顯示過去30年來全球颱風(颶風)強度也呈現與熱帶海洋表面溫度有一致的增加趨勢,特別是強度最強的第四級及第五級颱風(颶風)個數,相對於較弱前三級颱風(颶風)明顯增加。
上述兩篇重量級論文都意味著部分海域的颱風(颶風)強度在過去30年來都在增強中,並且有可能是全球增溫的反映。話雖如此,部分科學家對上述研究成果持相當保留的態度。基於颱風強度分析的不確定性(因為缺乏直接量測及長期一致的估計方法),加上所分析的資料時間還不夠長久(僅約30年),因此不同論點的研究學者認為,前面所分析颱風強度增加的趨勢,還不具足夠的說服力。更指出即使有改變趨勢,也可能只是大自然變動的過程,不見得與人為所引起的全球增溫現象有關。
上述議題仍在科學界激辯,有待日後更嚴謹的資料分析及電腦模擬研究加以解答。這項有關全球氣候變遷對於劇烈天氣(如颱風∕颶風頻率與強度)影響的熱門科學議題,肯定會是未來幾年持續發燒的研究焦點。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6年7月,403期,76 ~ 78頁
颱風(69)
颶風(17)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陽光其實不「陽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