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美齒與科技:根管治療的最新發展
94/10/13
瀏覽次數
24535
沈領昌
|
牙醫師
牙齒是人類非常重要的器官,它是食物進入消化系統的第一道關卡。人類牙齒的種類、形狀及排列都直接與咀嚼、美觀、發音(講話)這三種功能有關。大部分現存的脊椎動物都有牙齒,其中以人類的牙齒結構最為複雜。
由於人類是雜食性的動物,為了能夠同時咀嚼肉類及蔬果,牙齒表面發展出許多咬合溝,口腔中各種細菌與食物殘渣便容易堆積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於是產生酸性環境,把牙齒表面最硬的牙釉質溶解形成窩洞,造成齲齒。隨著牙齒牙釉質與牙本質等硬組織的破壞,口腔內數百種細菌便肆無忌憚地侵犯牙髓腔內的牙髓組織,輕者引起牙齒疼痛,嚴重者引起顏臉部腫脹,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等細菌感染症狀。這時牙醫師便須施以「根管治療」,以排除根管系統內的細菌,恢復病患的口腔健康。
根管治療
所謂根管治療,就是利用各種治療器械及化學藥物,去除根管系統內感染的有機和無機物質,進行根管的清創與修形,並塑造出特定的形狀,以便達到緻密的根管充填。治療可分成診斷期、根管製備期及根管封填期三個階段,三個階段猶如三足鼎立缺一不可,任何治療環節稍有疏失,整個療程便告失敗。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這句話雖然只說對了一半,但也道盡根管治療在牙科醫療領域的重要性。隨著全民知識水準的提升,不任意拔除牙齒的意識抬頭,人們逐漸能領略根管治療在牙齒保存上的重大意義,因此患者與醫師的配合度以及對醫師的要求也相對提高。然而,受限於牙齒根管系統的複雜性,以及許多較難處理病例所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傳統的治療理念或器械,往往會遇到瓶頸而急待突破。
近10年來,在致病微生物、免疫防衛系統、神經生理學、牙髓組織與牙根尖周圍組織的組織再生工程等研究,都有驚人的進展,同時超彈性鎳鈦合金根管銼、新一代電子牙根尖測定儀、顯微鏡與雷射等光學科技的應用,也有不少突破。因此現代科技已帶領牙科界進入一個新紀元,尤其在根管治療方面,更是靜悄悄地進行一場觀念、藥物製備、治療器械及相關儀器的革命性演變。以下依序介紹在三個治療階段中,現代科技所發揮的重大貢獻。
臨床顯微鏡的應用
臨床顯微鏡早在1950年就已經運用於顯微醫學方面,如血管或神經的再接縫合等,其貢獻良多且不可或缺。直到1990年初期,才被引用到牙科根管治療上。簡單地說,顯微鏡如同放大鏡,有著極大的放大倍率與光照度,對於根管治療第一階段的診斷期,不啻提供了一項利器。所謂「See better and do better」,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更能確保根管治療的品質。在根管治療中,臨床顯微鏡能夠提供以下的功能。
尋找根管開口及鈣化根管
藉由顯微鏡的幫助,使醫生進行髓腔開擴時,對於牙齒結構的移除,有更精準的判斷,可避免過度修形,進而保持牙齒結構與強度。在尋找細小根管開口或鈣化根管時,可以先定位主根管,再順著牙髓腔底部的發育溝搜尋。這些肉眼難見的小根管開口,在顯微鏡的幫忙下都一一顯露,而無所遁形。
探測微小的裂隙
在牙齒表面上塗抹一層甲基藍染劑,於顯微鏡下觀察,可以清楚看見牙齒表面微小裂隙的走向與位置,提高早期診斷準確度,增加根管治療成功率。
根管內斷裂器械與牙釘的移除
臨床上常見牙釘或斷裂器械出現,而須重新進行根管治療的病例。對於這類病例,牙釘或斷裂器械的移除是首要課題。藉由顯微鏡可以清楚定位牙釘、斷裂器械、黏膠與牙本質的交接面,再利用超音波器械去除黏膠,待確定牙釘與斷裂器械鬆動程度後,利用顯微器械把它們取出。如此可以保留根管結構,不致造成根管壁太薄,使管壁產生裂隙或斷裂。
修復穿孔根管壁
由於根管系統錯綜複雜且細小彎曲,在根管治療或牙釘移除過程中,偶爾會有穿孔情形發生,因此早期診斷出穿孔情形立即加以修復就顯得非常重要。在顯微鏡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很精確地定位穿孔位置與大小,了解周圍組織發炎破壞狀況,進而在良好視野環境下選擇適當的材料與器械,進行穿孔病灶的修復,提高牙齒存活率。
定位及去除峽部的牙髓組織
牙根峽部位於連接兩個根管的狹窄部分,該處含有牙髓組織,也是細菌易侵犯的部位。因為肉眼無法看見峽部,所以在早期的根管治療中,幾乎沒有提及這個部位。隨著顯微鏡與顯微器械的應用,才得以針對這部位的牙髓組織做完整的去除及修形,減少治療死角,增加清潔效率與治療成功率。
顯微鏡的出現使得上述治療步驟不再憑著「感覺」進行,視覺上的導引為現代根管治療帶來便利,隨著治療成功率的增加,也自然提高了牙齒存活率。
鎳鈦合金器械的發展
自1975年鎳鈦合金線研發問世,並運用於牙科醫療以來,隨著製作技術與材料科學的進步,目前鎳鈦合金器械已成為新一代的主要根管治療器械。鎳鈦合金具有下列多項特性。
超彈性
鎳鈦合金是一種形態記憶金屬材料,所製成的根管治療器械,比傳統不銹鋼器械有更高的彈性,即使使用於彎曲的根管,鎳鈦合金器械也會順著根管的方向彎曲前進,因此幾乎沒有穿透牙本質的風險。
易恢復直形
鎳鈦合金由於有較佳的抗金屬疲勞特性,即使受力彎曲,仍有恢復原來直線形狀的能力。這類器械能在旋轉的情況下與彎曲根管緊密貼合,全因它不會受外力而產生永久形變的特性。
良好的切削能力
鎳鈦合金器械加上不同螺旋角度、不同切削角度的設計,以及漸進式錐度的安排,使其比傳統不銹鋼器械具有更有效的切削能力。
單一的修形步驟與絕佳的清創效率
幾乎所有的鎳鈦合金旋轉器械系統,在根管治療的清潔與修形上,都強調從牙冠端往牙根尖方向前進的操作原則。採用這種修形技術的優點包括:獲得直線形入口通道,有助於處理彎曲及不規則根管;增加消毒沖洗液的滲透,便於細菌殘屑組織的溶出;有助於牙根長度的確定;修形後的根管形態,有利於進行更緻密的三度空間馬來亞膠充填。
至於器械的操縱可分成兩類。一是手動式器械,其設計與操作方式都與傳統根管銼類似。二是機械驅動式器械,這型器械以電動定速馬達驅動鎳鈦合金器械使其旋轉,不需再以手指轉動根管銼,因此可省時省力,不僅可提供特定轉速,同時可設定監測扭力,避免器械因受扭力過大而斷裂。目前最新開發的器械更合併牙根尖測定儀,操作過程隨時監測器械位置,避免器械超越根尖孔,減少牙根尖周圍組織被破壞的機會,降低病患術後疼痛感。
因此在根管製備期,利用鎳鈦合金器械進行根管的清創,不僅能減少根管治療中位置偏移與穿孔的機會,更能有效應付彎曲的根管,簡化製備過程,減少操作者的疲勞,提高病患治療過程的舒適感。
電子根管長度測定儀
成功的根管治療,先決條件之一是有一個正確的根管操作長度,才能對根管進行適當的擴大修形及有效的充填。1942年日本鈴木賢策教授發現,可經由根尖孔測得自根管內流出的電流。1958年砂田金男教授依據這理論基礎,提出「口腔黏膜與牙根尖、牙周膜尖的電阻值6.5 千歐姆是一常數,且不會因年齡或牙齒種類而出現差異」的學說,並發展出臨床電子根管長度測定器的裝置。
使用這種測定器有下列數項優點:能夠正確獲取根尖孔及根尖狹窄處的訊息,避免操作長度過長,傷害根尖組織,造成重大缺失;減少X光照射次數,降低相關人員輻射暴露量;可與牙科手機或超音波驅動器械併用,全程監測根管銼位置,並提供自動停止或自動迴轉的功能;可用來判定鈣化根管,減少醫者臨床操作時間;對於孕婦、智障者、易作嘔者、全身麻醉的患者都能使用,對於不方便使用X光的患者,也能依賴測定器提供正確操作長度。
根尖狹窄處是根管操作的終點,也是根管修形與充填的終點,電子根管長度測定儀能精確地捕捉到根尖最終位置,所以根管治療技術的提升,實有賴根管長度測定儀的相助。
音波與超音波器械
長久以來牙醫師使用各種器械清潔與修形根管,加上化學消毒藥劑的輔助,期望提高根管清潔程度。但是經常有殘餘的組織或碎屑無法有效清除的問題,因此有人想到利用超音波震盪所產生的效果來清潔根管。自馬丁於1976年在根管治療中使用超音波器械以來,超音波在牙科臨床上的使用已超過20年,即使在根管製備期,這類器械的使用也能提供相當不錯的效果。
一般音波器械是指振動頻率在1.5~3千赫茲之間,至於超音波器械,其頻率則介於20~40千赫茲。產生清潔效果的主要機制是渦流作用,其效應恰如洗衣機中清洗污衣一樣,可以把根管內一般器械無法到達的死角處殘餘的細菌、殘屑,利用渦流作用沖出,提高根管清潔程度。
根尖手術利用音波與超音波器械,對根尖手術的技巧與術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由於這類器械較迷你,同時有各種不同角度的設計,因此手術範圍較傳統術式小,並可保留較多牙根尖齒質,提高清潔程度。除了上述基本使用功能外,這類器械在移除根管內阻塞物,如糊劑、黏著劑、牙釘、斷裂器械等,都有顯著功效。
基本上音波與超音波器械的使用,可以增加手術成功率、減少患者術後不適感、維持牙根強度並延長牙齒使用壽命。
雷射的應用
雷射這個名詞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由於它具有縮短手術與復原時間,減少術後疤痕及腫脹程度,並可達到最佳癒後結果等諸多功效,因此在醫學領域包括軟組織的處理、整形美容等,早已獲得高度的肯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陸續批准二氧化碳雷射、釹雷射及氬雷射系統的上市。然而雷射在牙科醫學的領域,仍僅限於口腔軟組織的處理、牙齒漂白等。至於運用在骨頭與牙齒等硬組織的處理,一直是科學家努力的目標,目前也有一些成果。
傳統的二氧化碳雷射、釹雷射由於是利用熱效應作用於標定物,對硬組織會造成龜裂和融合的現象,所產生的熱也會引起牙髓組織或骨細胞發炎,甚至壞死。然而最新研發的水雷射,由於其能量能完全被水分子吸收,作用在標定物時並不會額外產生熱,也就不會引起鄰近組織的發炎或壞死。
因此使用水雷射移除深度齲齒病灶時,能夠在澈底消毒牙齒硬組織的情況下,不至於造成牙髓組織發炎與壞死。甚至可以降低可逆性牙髓炎的發炎程度,刺激牙髓組織再生與復原,保留牙齒構造的完整性,進而得以避免施行根管治療的必要。不過這部分仍需更多的實驗數據來支持,才能有效應用。
醫病雙贏
根管治療在牙科治療中是各種處理措施之冠,也是保存牙齒的根本之道,有了成功的根管治療,其他的處置才有穩固的基石。因此創新科技的運用,不論是臨床顯微鏡的放大倍率與好視野、裝配特殊接頭的超音波器械、利用微晶片精準測量根尖位置的電子根管長度測定儀,或是富彈性的鎳鈦合金器械與電子驅動裝置,都對牙髓病的治療方式產生極大影響。
這些轉變與早年所謂「殺神經」的換藥治療方法有著天壤之別,也使得牙髓病的治療可以預作評估而更為精確,大大地減少了人為操作所產生的誤差,同時也確立了根管治療的標準作業程序。在根管治療上引進尖端科技,不但使醫生有利器能夠善其事,也提高了患者就醫時的舒適感與牙齒存活率,創造醫病雙贏的局面!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5年10月,394期,12 ~ 17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SRF 是環境殺手?還是減碳小幫手?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