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氣候變遷專題(二):海燕強颱無力促使COP19形成具體共識?
103/12/16
瀏覽次數
3410
譚偉恩
|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黃紫翎
|
臺灣大學地理系
後《京都議定書》的全球氣候治理文件預計要在2015年於巴黎討論出來,屆時各國將簽署一份義務內容具體的法律協議。
然而,此份醞釀中的抗暖文件能否順利產出,與2013年在波蘭華沙召開的第1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締約國會議(COP19)和明年於秘魯利馬召開的第20屆會議有關。值得一提的是,在華沙召開會議期間,正逢超級強颱襲擊菲律賓,並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及財物損失,與會的菲律賓代表特別高聲呼籲,各國與會代表要盡速討論出具體的事項,同時宣布他將以絕食來讓各界正視氣候變遷問題,引起全媒體大幅報導。
但要各國在COP19會議上形成任何具體共識,幾乎是不可能之事。唯一可望達成的,大概就是呼應菲律賓,在會中重申抗暖化的重要性。
依據UNFCCC去年12月在多哈會談情況,確切的協議內容在2015年才可能出爐,屆時各國會做出繼《京都議定書》之後另一個攸關治理氣候變遷的具體承諾。而COP19的首要任務就是促成可能的具體承諾和國際共識。只是目前全球在氣候變遷議題上一直存在著分歧,兩大國家集團的不同立場能否在會議中逐漸形成共識,值得各界觀察。
首先,以美國為首的工業先進國家集團堅持「後京都」文件絕不可再像UNFCCC和《京都議定書》,將國家斷然二分為有強制減碳義務的國家以及自願減碳義務的國家。同時,也對發展中國家喊話,表示不應期待再得到更多的財務上或技術上支援。美國甚至明確表示,只動口批判工業國家、要求各式援助,而未實踐任何實質抗暖行動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
相較之下,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或科技水準落後國家認為,工業先進國家有義務為因應氣候變遷做出較多努力。這些國家力求此次華沙會議就能促使美國和歐盟(EU)國家力行減碳行動,而不是等到2015年或是2020年才開始。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特別是地理上屬於島嶼型國家),國際氣候治理應該要聚焦在協助它們面對劇烈的極端天氣變化、和海平面上升問題,以及其它各種幾乎已無法迴避的暖化衝擊效應,例如糧食危機。
上面兩種明顯對峙的立場嚴重阻礙了近幾年聯合國氣候談判會議的共識形成。而美國方面更是越來越堅定地拒絕發展中國家提出的各種補償要求。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明顯好轉的跡象,因此各界評論COP19只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的氣候政治秀。
這也引方多方質疑,2015年的「後京都」文件可能無法如期產出,連去年多哈會議上通過的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原則,也可能無法在今年達成制度性安排。這也將使得工業先進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分歧與對立進一步惡化,增加氣候治理共識形成之難度。
此外,若考量美國和歐盟各國財政吃緊的現況與紛擾的內政,任何想要工業先進國家加碼援助的提案,通過機率相對小。
綜觀上述,各國必須採取務實主義進行談判,氣候變遷談判會議才能有所「小」成。任何不切實際的期待,例如強調經濟成長而非環境保育的「永續發展」,或是追求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談判文件,都不該再帶到氣候變遷談判桌上。
面對氣候變遷,所有國家都可能是受害者,沒有誰可以置身事外。好好把握今年與明年僅僅兩年的時間,擬定真正客觀可行的調適(adaptation)措施,跳脫立場對峙及討價還價的老戲碼,才是當務之急。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在氣候變遷當中,「調適」所指的是一種調整與適應的過程,也就是針對實際發生或預期會發生的氣候及影響所進行必要的調整適應,目的是減輕可能的損害同時開拓有利的機會。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衝擊下之調適工作,國際上尚未有一致作法。由於各國的條件不同,所受氣候變遷衝擊的程度各異,除了脆弱度較高的地區,或已經遭受危害的低度開發國家已開始進行調適外,多數已開發國家多以氣候變遷衝擊評估為優先,再逐步建立調適的計畫、策略或綱領。
以下是兩種類型開發狀態國家面對氣候調適的做法。以低度開發國家為例:茅利塔尼亞同時啟動三座城市(Magta Lahjar, Tintane and Wompou)的水質調查與監測,並且保護與加強Nouak-chot海岸的沙丘;孟加拉則加強城市公共建設與工業等產業的彈性來適應氣候變遷衝擊,如洪水與颱風等。
已開發國家則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環境部首長在2007宣布,將花費8千6百萬美元,由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公共健康部共同執行。其中1千5百萬美元用於氣候變遷改變情境研究,負責分析環境改變、天氣變化以及未來極端氣候事件,加強氣候變遷預測模擬的情境設定,作為保護加拿大人的生命財產以及健康安全的調適策略基礎,使加拿大可以適應極端降雨、冰與雪的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的改變;3千5百萬元用於發展風險管理工具以及地區性的調適工作計畫。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將建立新的資訊庫以及工具來幫助決策者使用新的知識技術;1千4百萬元提供加拿大北方原住民評估主要的脆弱度以及改善機會;7百萬元用於評估加拿大北方居民的健康調適計畫:加拿大健康部與原住民社區共同合作,建立以社區為主的研究計畫,評估加拿大北方居民主要的脆弱度影響以及健康衝擊;其他則發展氣候變遷與傳染性疾病關係,建立二者的相應(corresponding)系統來保護加拿大人的健康。(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
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
林傳堯|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審校:
葉欣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所
永續發展(5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13
家貓健康與人類風險,呼吸道共通傳染病的隱藏威脅
王儷蒨
|
國立臺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
儲存書籤
113/11/29
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iNaturalist(愛自然)——全民參與,一起保育大自然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必須持續開著警示燈 提醒大眾關注科學領域中的偏見問題
單文婷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音創作與數位媒體產業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1/02
陽光其實不「陽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