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產學互助 鞏固臺灣養殖蝦王國

105/05/09 瀏覽次數 3204
觀賞用水族缸中一隻剛脫完殼的蝦(蝦殼位於右下角)觀賞用水族缸中一隻剛脫完殼的蝦(蝦殼位於右下角)
 
糧食問題需賴高效率的養殖

糧食安全已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議題,而水產生物因具有高優質的蛋白質,故被認為是未來最佳的食物來源,然因近年來各國過度濫捕的結果已導致自然資源逐漸枯萎。有識者認為若能藉著科技力量來提升水產養殖的產量,或可緩解自然資源被過度捕撈的壓力。而在現有各種的水產養殖動物中,蝦類因單位面積的產值相當的高,因此廣受全球養殖業的重視。

臺灣曾號稱是「養蝦王國」,數量多且肉質鮮美,年產值上億,然而成功大學「生物資訊與訊息傳遞研究所」的羅竹芳教授覺得如果這項產業缺少了知識基礎的核心技術,那麼「養蝦王國」的美譽也只是個「虛」名,優勢必無法持久。因此她希望能從知識的角度深入研究養蝦技術,來協助國內相關產業奠定更為良好的基礎。
 
羅竹芳老師(左)與助理羅竹芳老師(左)與助理
 
從災難中找到研究方向

羅教授投入這個研究領域的起因,乃肇因於1994年的全球養殖蝦大瘟疫,當時一夜之間養殖蝦大量死亡,造成整個水產業損失慘重,幾乎全毀,整個亞洲的經濟也因此大受影響,此一災難後來還擴散到美洲,甚至全世界。這個教訓讓羅教授決心投入甲殼類疾病學與免疫學的研究。
 
當時全世界尚無純化病毒的技術,於是年輕的羅教授就一步步來,慢慢建立起蝦病毒的基因庫。她把白點病毒基因體(台灣株)定序、解碼,也設計了試劑組,讓業界可以快速篩檢。1997年世界養殖大會曾邀請羅教授去演講,會後很多人熱烈的向她詢問各種深入的問題,這讓她很受感動,了解到原來只要能專精於一個議題深入去瞭解,就可以對其他人有很大的幫助。此後她就一直專志於蝦類的研究,尤其是病毒性病變。迄今已投入了三十多年的歲月,研究主題也拓展到草蝦品種改良,期能進行抗病蝦種的選育。

一般而言,國內的養蝦人家大都會採用「育種」這個技術,但是羅教授認為這個方法就像神農嘗百草似的純碰運氣,雖然偶而可能會有發現,但並非從學術基礎去找到遺傳分子的關鍵標示,這樣的成果並不紮實。或許會成功,但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且力多而倍分。然而,羅教授走的卻是一條全然不一樣的道路。

讓研究更靠近業界

 羅教授原本是在臺大生命科學院從事研究,2013年接受成功大學黃煌煇前校長的邀請到南臺灣,希望能夠結合她的技術與成大的產學合作管道,讓研究成果可以擴大應用。為了迎接她,成大也配合提供了養蝦的寬廣場域,包括各種實驗室、水生動物活體分析實驗室、養殖模場。讓研究團隊可以成立「養蝦企業永續經營產學聯盟」,更進一步發展了與蝦永續經營相關的關鍵技術分析平台,以幫助產業改善當前的困境。
 
養蝦的各項參數都有精確的控制養蝦的各項參數都有精確的控制
 
目前參加此聯盟的廠商共有16家,包括飼料(添加物)、益生菌、或生技產業等。聯盟會提供整合性的知識服務,還可針對個別會員的問題,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以協助會員的發展。廠商因性質不同,各別的需求也不同,比較具規模的,例如統一企業、大成長城企業等,會支持學校做更基礎的知識探討,建立相關的技術平台。目前聯盟的技術包括:蝦類基因圖譜及優質種蝦性狀基因分析、蝦類疾病檢測平台、蝦類疫苗平台測試等。但有些廠商的要求就很直接,他們只需要對草蝦生長的相關資訊,可以即學即用。

希望能有政策引導

這些技術其實是很基本的,也可以讓生產系統的效率提高,獲利最大化。但羅教授發現有些小農沒有相關的基本概念就貿然投入此行業,以致從採買時就因受騙而買到欠佳的蝦苗。每次羅教授在幫他們檢驗之後,都會建議他們不要買、不要養,但小農都因憨厚老實,不好意思向賣方反悔,因而執意孤行,卻不知道一旦養到不好的蝦苗,不只是血本無歸,還可能會使整個養殖池都受到汙染,必須花很多工夫去處理,後患無窮。

羅教授覺得從學術立場來看,她只能以建議的方式幫助少數業者,並不夠全面。反觀東南亞,那些我們以為技術不如臺灣的地方,如印尼、越南等,他們的政府都會主動介入生物安全措施,確保養殖業拿到的蝦苗是好的,但我國並沒有類似的機制,只能靠學術單位以單點的方式來輔導,成效有限。

凡事若能從政策面來做效果才會比較全面,聯盟的研究助理黃韻慈小姐還舉了個例子,例如在設計養蝦場的進水與排水管線安排時,有的業者會讓一處的排水管線連通到別處的進水管線,如此一來若有一家養蝦場有問題,很容易就會將感染擴散到全部。因此在建設的時候就應該設法加以區隔。這樣的觀念若只是由學術界來建議,對蝦農的約束力量較弱,保護較少;但如果是從政策面來規範,則政府的約束會使業者得到較為全面的保護。

跨領域合作

此外,有些參加聯盟的廠商本身的核心能力不見得是養蝦,但他們希望能跨領域合作。例如台達電的技術專業在物聯網,已經在「電源及零組件」、「能源管理」、與「智能綠生活」三方面投入多年研究。於是台達電便將其技術與觀念,前來與成大研究團隊洽談合作,並推出了「智慧養殖聯合研發中心」,期能以節能減碳的智慧科技,在養殖系統與智慧控制乃至到市場調查、行銷通路等各方面,為水產養殖業找到可靠且創新的全方位解決方案,期以解決全球氣候變遷、環境汙染造成的糧食及食安問題。

令人深思的產學關係

由於羅教授是國際知名的學者,專長於基因體、蛋白質體的研究,數十年來累積了很基礎又深入的知識,其經驗對產業界很有價值,因此也會吸引國際廠商前來參加此聯盟。羅教授表示,跟國內業界合作,大多為付出,提供服務為主。相較之下國外廠商的參與,則可讓學校學到許多新的東西,這方面她覺得收獲也相當多。
 
實驗室內的水族缸實驗室內的水族缸
 
回到臺灣「養蝦王國」的話題,羅教授覺得國人不能再繼續自我感覺良好了,其實許多國家不斷地在進步,甚至已經超過我們了。如今唯有學界加速努力,從學術上建立根基,協助業界發展,臺灣才能在國際上持續保持領先,使別人不敢忽視。她也相信這樣的關係建立之後,業界才會了解技術根源與知識人才都在學校,也才會對學校資源多所支持,使雙方產生良性的循環。

不過目前國內對學界與業界的關係界定不清,動輒以「法律上沒罪,但觀感不佳」藐之,或者對「圖利」廠商有負面的解讀。但羅教授覺得她們協助業界本意就是希望廠商能賺錢,有好的發展,就能增加就業機會,只要廠商賺了錢不逃稅、能回饋學校、回饋社會,就不需要用負面的角度去看待。她希望法界能把界線畫得清楚一點,讓學術界在運作的時候能有可靠的依據。

羅教授覺得守法是她做事的原則。像外面有的會以走私、捕撈或不知道來源的特殊品種作研究。但她一定遵循政府的規定,實驗室用的蝦子每一隻來源都清清楚楚,做完研究也會按照相關規定處理掉,絕對不會有不明不白的流出,這樣的自律就是希望能對國內養蝦的環境有所保障。但產業界與學界的合作環境該如何規範才能清楚明白及有效率,這還期待政府有「明確」的宣示,讓大家能得以依循。
 
註:羅竹芳教授研究團隊獲科技部105年度「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補助(計畫名稱:養蝦企業永續經營產學聯盟(3/3)  ,執行期間:2016/02/01~2017/01/31)。科技部推動「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之目的,係為促使大專校院及學術研究機構有效運用研發能量,以其已建立之核心技術與相關之上中下游業界建構技術合作聯盟,以協助產業界提昇競爭能力及產品價值。

 
資料來源
  • 原標題: 幫養蝦業紮穩根基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