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以靜心尋找轉機的丁詩同教授
102/02/21
瀏覽次數
16044
郭朝禎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林茂榮
|
攝影
入夜後的臺大乳品加工館內,空氣中散發著淡淡清香,3樓的研究室總有1盞不滅的燈,在滿架書刊間照亮著丁老師熱情洋溢的身影,也引領著他遨遊於畜產科技領域。即使校務與教學忙碌,丁老師每年仍有創新的研究成果並成功應用於動物繁殖力的提升,進而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與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支持他一路走來最大的動力,就是「培養農業人才以努力改善農民的收入,讓農民的生活過得更好」的期待。
人生的期待與目標的探索
丁老師回憶起35年前在雲林縣台西鄉的日子,父母親為了養活一家人,以拓荒者的精神在貧瘠的土地上,養殖過牡蠣、貝類、豬、鴨、雞等,甚至也種植過許多農作物,但收益卻往往未能盡如人意。在民生物資相對缺乏的環境裡,也曾為了養出健康體壯的牛以賣得好價錢,全家縮衣節食吃地瓜度日,用省下來的錢買燕麥餵牛。無奈等到快要販售前,政府政策突然一轉開放牛肉進口,國內牛隻供過於求造成牛價下跌,農民血本無歸。
這樣的生活經歷讓丁老師小小的心靈深深覺得農民在整個社會是相對弱勢的族群,既無農業知識技術的輔導,也缺乏政府的補貼與產銷協助,因此若有機會改善其中的環節,他期許自己能像正義的俠士般,引領著農民度過險惡的環境,開創理想的農村家園。
憑著心中曾經播下的夢想種子,丁老師進入大學後不僅勤學家禽營養與家畜生理,在飼養操作管理上更練足了各式各樣的基本功。從配飼料、洗豬舍、單人縛雞採血法到閹豬不見血的無血閹割法等,認真學習農牧實務經驗與生化代謝等知識。
在各相關的領域摸索學習後,選定了營養生理為研究主題,也由於紮實的理論基礎加上練就實驗技術的好本領,就讀研究所第1年的暑假已完成了相當於碩士論文分量的成果報告,而往後一年則接續原有的實驗,同時進行兩個後續的研究。
此時,丁老師已掌握了實驗的邏輯與研究設計的觀念,於是能花更多的心思在統整數據資料與琢磨英文寫作上,因而在畢業後立即完成2篇英文論文,寫完不到兩天就入伍接受裝甲兵訓練。兩年的研究成果能有如此進展,丁老師說主要的衝勁在於他「對人生的期待,就是要符合恩師的期待,甚至更要高過恩師的期待。」
撰寫研究結果的最終目標,在於能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與同行交流,因此文章的嚴謹及詞句的潤飾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服役時每有假期,丁老師的第一選擇就是直奔昔日的臺大研究室,將指導教授批改完的草稿領回修改,到圖書館勤查文獻,去蕪存菁的工作就這樣來回了好幾次直到退伍,不僅所有親手參與的研究成果都發表,並順利以這樣出色的成績申請到了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知識與研究能量的累積
到國外後,為了有更多機會能與不同學科及文化的人交流,丁老師也積極組成讀書會,進行知識、想法的批判與激盪。此不但能聽到課堂上所遺漏的,或是應注意而未注意的,更能學習到不同的思考模式與批判角度。
讓他更獲益良多的是見識到國外教授的上課功力,不但能提綱挈領還能針對特定的主題,打破章節的藩籬,以組織學為經,以解剖學為緯,輔以生化,佐以生理,提出生理生化為基礎的大圖像,紮紮實實地串聯起相關學科的基本概念。此種長期性的知識融合以及打破慣性的思惟,使他能很快地連結不同學科間的知識,因此廣伸觸角及培養寬廣的視野,讓他腦袋裡的那方小小宇宙,從此有了亮光,有了延伸,也多了一份對知識的謙卑與感動。
博士資格考的筆試,就由評審委員會的5位教授各出了涵蓋不同領域的5份考卷,每天除中餐吃便當時間外,每份考卷都是由早上進考場後一直不停地寫到傍晚。這樣的測驗,考的不僅是邏輯、分析、論述、辯證與統整的能力,更包括了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靠著平時日積月累的記憶功夫及大量的閱讀,丁老師深感通過了資格考有如在知識上打通了任督二脈,也讓他日後在教學與知識的傳承上更得心應手。
當然學術的旅程並非一路風光明媚,在博士班時期也曾遭遇研究經費大幅縮水,儀器設備無法添購而使研究進度嚴重受阻的窘境。甚至在享譽全美的貝勒醫學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陷入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地步,有長達8個月的時間,實驗數據幾乎沒有再現性。此時一籌莫展的他選擇靜下心來思索其他相關的研究方向,積極尋找文獻。因為有堅強的知識背景做基礎,並在試驗設計上做了適當的調整後,原本窒礙難行的研究工作,開始出現了開創性的成果,於國外8年的優良學術氛圍下,共發表了18篇論文。
回台任教後,以營養生理結合分子生物學的工具,成功找到了許多營養分影響基因表現的機制。也因參與基因體計畫,發現影響母豬繁殖力的3個關鍵基因型,並著手研發基因晶片以篩選繁殖性能較佳的母豬。近年來更開發出微衛星DNA技術和其他分子生物學技術,可精確對領角鴞、鳳頭蒼鷹及大冠鷲等進行公母鑑別與後續相關的繁殖保育研究。
聽著老師對於求學時代生動而精采的描述,彷彿在聆聽一首激勵人心的協奏曲,不知不覺間穿越了浩瀚的時空,漫步在一個理想與毅力交織的空間裡。對於沒有人生痛苦經歷的學子來說,丁老師與我們分享的是「環境惡劣不是壞事,遇到了絕路是間接在幫人思考、反省並讓人有成長的機會。」學習不要被灰心、被環境、被所處的時代氛圍所打倒,對任何事情以理性、成熟及智慧的角度出發,是應對挑戰與危機最好的態度。
微衛星(3)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2
陽光其實不「陽光」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30
探索地球最古老的固碳機制
皮宏偉
|
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儲存書籤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28
用科學一決雌雄?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