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流浪者的悲歌–寄居蟹的生態危機
103/04/15
瀏覽次數
9762
石正人
|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資源豐富,知名海岸景點,像是墾丁及綠島,遊客絡繹不絕。人們到了海邊是為了放鬆心情,殊不知有另一群生物正因人類的遊憩而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因為人類的到來,許多垃圾也出現在沙灘。有時候,一些玻璃瓶或罐頭竟然在無風的沙灘上自行走動。這絕對不是靈異現象,而是沙灘上的流浪者們向我們傳達最沉重的悲鳴。
這些流浪者,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寄居蟹,牠們屬於節肢動物門中的甲殼綱,是蝦子、螃蟹的親戚。雖有類似蝦蟹的外表,但寄居蟹的腹部並沒有堅硬的甲殼保護,在其他生物眼中,寄居蟹就跟剝好殼的螃蟹一樣美味。
為了抵禦敵人,寄居蟹便找尋螺貝類的殼居住其中,以保護自己脆弱的腹部。隨著寄居蟹長大,殼也就跟衣服太小一樣必須換掉,因此寄居蟹會有換殼的行為,終其一生就是不停地尋找新的貝殼來居住。
人類的到來,打亂了寄居蟹平常的生活。許多遊客喜歡到海邊撿拾漂亮的貝殼帶回家收藏,海邊的小販和紀念品商人也大量搜刮貝殼,製成各式各樣的紀念品,例如貝殼風鈴和貝殼畫。商人荷包賺得滿滿,許多寄居蟹找不到適合的殼居住,無殼寄居蟹就成為沙灘上的流浪者,「無家可歸」。
失去貝殼保護的寄居蟹容易脫水、遭受疾病感染,更糟糕的是,遭到海鳥捕食的比率大幅升高。另外一群倖存的寄居蟹,只好被迫住進垃圾中,像是酒瓶、玻璃瓶與養樂多罐子之類,雖然得到保護,但嚴重妨害寄居蟹正常行為,寄居蟹死亡率也因此飆高。時間一久,原本在沙灘上隨處可見的寄居蟹,自從遊客大量湧入之後,已經很難發現他們的蹤跡了。
當我們享受到海邊遊玩與撿拾貝殼的樂趣時,寄居蟹的生存浩劫正悄悄上演。還好,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寄居蟹的悲慘遭遇,而試圖拯救這些可憐的「無殼蝸牛」。台東縣政府結合綠島當地生態研究者,曾發起幫寄居蟹徵殼的活動,在短短數月間收到約 300 顆貝殼供寄居蟹居住,也有旅客看見無殼寄居蟹後,寫信反省自己的過錯,向寄居蟹道歉。
其實,最重要的,每個人到海邊遊玩時,只要多花幾秒鐘仔細思考撿拾貝殼對寄居蟹造成的影響,雖然只是一念之間,都能幫助這些流浪者找尋到新的居所。(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寄居蟹(3)
保育(81)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24
半導體製程如何平衡高科技與環境永續?——專訪陳奕宏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16
石虎路殺只是個案?餵養流浪犬貓竟可能加速石虎滅亡?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科學爭議中的研究方法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