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工業機器人的誕生
101/10/25
瀏覽次數
15256
楊谷洋
|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科技與社會中心智庫研究團隊
2012年8月底的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是機器人產業的年度盛事,期間媒體也有一系列相關的報導,包括副總統與親臨現場,1張副總統與擁抱機器人咖咖熊真情相擁的照片,也讓大家會心一笑。今日機器人已然受到相當注目,但第1部工業機器人不過在去年(2011年)歡度它的50周年生日。可是,感覺上機器人不是已經在我們身邊很久了嗎?這讓我們不禁好奇機器人是曾幾何時開始的,它的前世今生為何?而當我們談起機器人的起源時,很可能就會引起某種程度的爭議。我們來回顧一下,歐洲在18世紀已經有會彈琴、寫字、畫圖的自動機械,它們同時具有精巧擬真的外表,驚艷當時的宮廷;而日本在江戶時代也有稱為運茶童子的自動機械,可以在他的碟子上放上茶杯,他會前往送茶,喝完茶後,放回茶杯,他會將茶杯送回原處。
這些18世紀的自動機械都沒有使用馬達,當然也沒有微處理器或是電腦,僅僅利用發條以及某種形式的動作紀錄裝置所完成,令人讚嘆當時工匠的巧思與手藝這些機構都具有動力,也展現某種程度的「智慧」,說明在古代確實已有所謂機器人的概念與雛形。然而,說得上它們與現代機器人有所連結嗎?真要論定甚麼時候是一切的開始,也許會莫衷一是。有一種論定的方式是,當某種想法提出後,不久的將來就有實際可行的產品誕生,即可視其為催生者。以此觀點,多數機器人的專業書籍乃以捷克劇作家查‧别克(Karel Čapek)所提出的構想,作為機器人的起點。
他在1920年的舞台劇「羅森的全能機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讓機器人粉墨登場,它基本上是模仿人類所形塑的機器僕人,這應該也是人類對機器人的初始想像。而前面所提到的第1部上線工業機器人,則是在1961年由美國的恩格伯格(Joseph Engelberger)所創辦的全世界第一家機器人公司Unimation, Inc所推出的Unimate robot,更精確的說,它不是機器人,而是機械手臂,因為它的造型基本上是模仿人類的手臂。我們可以看到這段由想像到具體的機器人成品出現,相距大約是40年,其中似乎有著絲縷的牽連,也讓今日的機器人學界以查‧别克(Karel Čapek)為現代機器人的推手,而Robot這個字的語源也是來自Čapek,相對地,將之前的機構稱為自動機械(automaton,複數為automata),應較為合宜。而由Unimate robot開始,隨著電機、資訊、機械、材料等領域的高度發展,機器人更是迅速成長,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到娛樂、教育機器人等,各種不同用途、形式、與功能的產品一一推出,而其活動的場域,也由井然有序的工廠,逐步走入我們的社會與家庭,進而隨著網路的延伸,我們得以藉由遙控機器人,增添其各種風貌的應用。(本文由國科會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電機科技新知與社會風險之溝通」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林宗德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中心/社會學研究所
遙控機器人(4)
工業機器人(5)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2/25
「寵物攝影師」:偵測技術捕捉毛孩們的瘋狂日常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從死亡證明書到實驗室:子宮頸癌致病機制的科學爭議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