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保育珊瑚礁的社經問題
102/10/25
瀏覽次數
11915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珊瑚礁是海洋生態系的健康指標。在國內,大家都熟悉珊瑚礁白化的問題。那是由於與珊瑚共生的細菌因各種原因而死亡,珊瑚礁因而喪失了美麗的色彩。在一些案例裡,水污染與核能電廠排放的熱廢水是主因。
事實上,全世界的珊瑚礁都面臨類似的威脅,特別是近海岸地區的珊瑚礁。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在某些地區,人口膨脹似乎是終極原因。人口膨脹導致珊瑚礁海域的過度捕魚,生態鏈的每個環節都因而出了問題。觀察到的珊瑚白化現象只是結果,而且是許多後果中的一個。這麼說來,控制人口似乎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但是澳洲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這個把「人口」視為關鍵的想法過於天真。這個團隊由庫克大學(James Cook University)的學者辛那(Joshua E. Cinner)領導,他任職於澳洲研究委員會(ARC)設立的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ral Reef Studies)。
辛那是一位社會科學家,而不是生態學者或海洋生物學者。他的博士論文就是在探討與保育珊瑚礁有關的社會經濟因素。最近他把研究幾個印度洋國家的結果發表了。他的團隊發現,一個社會的人口數量並不直接威脅到珊瑚礁,而是經濟發展程度。
他把他研究的國家按經濟發展程度分為三等,指出經濟發展程度中等的社會,對於珊瑚礁生態系的破壞最大。最窮的國家負擔不起機械化的捕魚設備,對於海洋生態的破壞不大;而富裕的社會有保育意識又有錢,可以花錢購買漁貨,不必親自動手破壞海洋生態。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9年4月,436期,78 ~ 82頁
保育(81)
珊瑚礁(47)
珊瑚白化(7)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2/26
我們的大腦為何容易相信假新聞?——專訪陶振超教授
李元傑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2/27
好看到停不下來!科學家 × 影音製作人,帶你掌握科普影片的爆紅心法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5/30
來到臺灣百萬年,山脈與冰河怎麼形塑紅圓翅鍬形蟲的DNA分歧和混血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