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0/23
AI 助陣臺語教學:TAIDE 機器人如何提升學習成效
陳彥諺|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感染導致的敗血症是嬰兒的主要病因與死因,因為嬰兒的免疫系統仍在發育,功能不健全,特別是早產、體重不足的新生兒。2013年,全世界有276萬名新生兒死亡,主要在開發中國家,其中60萬名可能是因為嚴重的細菌感染。
對抗敗血症,加護病房與抗生素是有效的工具,不過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提供那些醫療服務。而且抗生素會大量殺死有益健康的腸道菌群,促進有抗藥性的菌種演化,因此當務之急是開發價廉的新療法。
於是一個美國團隊與印度醫師合作,在一個印度偏鄉實驗一種共生質療法。共生質(symbiotics)是益生菌與益生質的混合物。在人的大腸中,益生質(例如果寡糖)能促進益生菌的生長。研究人員根據過去的經驗,選擇一種乳酸菌與果寡糖,在嬰兒出生的第一周餵給他們吃。參與實驗的新生兒85%在醫院出生,母親必須在產後24小時內親自哺乳。
實驗採雙盲模式進行,實驗組與對照組各有2,278名新生兒。孩子出生後4天內開始餵食共生質或安慰劑,連續一星期。結果,孩子出生後頭兩個月,實驗組的敗血症病例比對照組少,風險降低40%。其中下呼吸道發炎的病例也較少,令人驚訝,可見益生菌不只能改善腸道健康,還能提升免疫功能。不過這早就是腸道菌群研究者的共識。此外,實驗組腹瀉、臍帶發炎的病例也比較少。
這個實驗在期中評估階段,審查小組便發現共生質的益處非常顯著,決定中止,因為繼續餵食無益健康的食物給對照組嬰兒是不道德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