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聲音生態與保育

106/12/21 瀏覽次數 14208
很多動物會為不同的目的發出聲音,配合牠的聽覺器官,接收外界的聲音訊息和外界聯繫,這個雙向的溝通管道,隱藏了無數奥秘現象,它在生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生物聲學中重要的一環。
 
當你坐在自然環境中任何一個角落裡,閉起眼睛靜靜细心聆聽四週的聲音,這些聲音組成了你所在環境的聲景,假若四週一片死寂,你可能會想知道環境到底怎麼了,為甚麼這樣安靜,不要張開眼睛,你可以猜测四週正在發生甚麼事情,然後睜開雙眼,確認你是否猜對了。聲景持徵是動態的,它携帶不少環境訊息,假如我們撮取到它,將可洞識環境變化的脈動,掌握保護環境的先機。
 
人類的活動帶來環境太多的改變,好的壞的都有,噪音就是後者的一個代表,它可能導致動物,甚至生物社群的傷害,特別是台灣的海岸棲地和珊瑚礁區域很值得我們以聲音生態的角度去關注。
 
珊瑚礁是一種生物多樣性很高的生態系,其中的動物所發出的聲音加上這環境中非生物來源的聲音形成了這地景特有的聲音特徵(也就是所謂聲景)。讓我們喬裝成一尾雀鲷,跟隨牠進入牠的生活和成長過程,一探聲音對牠的影响。
 
中華白海豚是生活在台灣西部海域的保育類動物,牠位居沿岸生態社群食物金字塔中的最高位階,具發聲習性的石首魚是其重要食物之一,奇妙的是牠們都會利用聲音從事主態活動。但台灣西部沿海部份區域將發展為海上風力發電場,屆時所產生的水中噪音將會對這些發聲動物、其他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甚至整個生態系產生甚麼影響呢,值得大家深切的關注。在計畫實施前相關機構必需從綠能開發與生態資源保育間找出平衡點,締造雙嬴的理想局面。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