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人造肉技術的現況與反思
104/10/30
瀏覽次數
12525
IC之音廣播電台
|
2013年8月5號,是人造牛肉登上餐桌的日子,科學家在英國倫敦端出了全球第一個人造牛肉漢堡,並邀請美食家試吃。用動物幹細胞培育人造肉,目前還是最尖端的科技,成本很高,但是也許十年之後就會普及化,甚至影響到我們的飲食習慣。請聽今天的科學三分鐘,與您分享:人造肉技術的現況與反思。
女:「ㄟ,如果未來真的有餐廳賣人造肉,你敢不敢吃?」
男:「人造肉?那東西好吃嗎? 應該很難吃吧?跟那它素食餐廳賣的素肉,有什麼不一樣?」
女:「不一樣喔。聽說它是用幹細胞培育成真正的動物肌肉組織,吃起來口感跟真的肉一樣呢。」
男:「那我喜歡吃丁骨牛排怎麼辦?他們連骨頭也要培養嗎?」
女:「這我就不知道了……ㄟ,你這個人真的很麻煩耶……」
為什麼科學家會發展人造肉?原因是畜牧業消耗了大量資源並造成污染。據統計,目前全球的土地當中,扣除南極等長年結冰不能用的土地,剩下的總面積被畜牧業佔了30%。另外,畜牧業還用掉了全球8%的淡水,所排放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也佔了人類總排放量的18%,非常驚人。
最近科學家在倫敦發表的人造牛肉,是從活體母牛的肌肉組織取得幹細胞,在實驗室中培育出肌肉組織,再拉伸形成小小的肉條,2萬條小肉條可以製作成一塊漢堡肉。這種培養方式,相對於畜牧業必須用到廣大的土地,可以使單位生產面積盡可能縮小,也能夠減輕對鄰近野生物種的傷害。
不過,主持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們表示,目前人造肉需要解決的困難還是堆積如山。比方一片140公克肉排的成本,就高達了一千萬台幣。他們希望技術的進步可以降低人造肉的成本和生產過程的汙染,讓這項技術能和傳統畜牧業競爭,甚至取代它們,以減少污染。
但也有科學家警告,人造肉是否真的能更加環保?有待商榷。比方說,如果它的成本明顯降低了,也有市場需求,但生產時所消耗的能源與製造的污染,還是高於傳統畜牧業。這個時候,廠商恐怕不會等到發展出更環保的生產技術才推出產品,而是搶先上市,賺回投入的資金,反而對環境污染更大。
另一個浮現檯面的問題是,人造肉跟天然肉類還是有很多明顯的差異。比方說遍布肌肉的微血管、甚至裡面的血水都要符合肉類的口感。那麼,是不是說培養人造肉,連血管、血液都得「原汁原味」的培養出來?甚至骨頭會影響風味的排骨湯、丁骨牛排這類料理,是否要連附近的骨骼組織都一起培養呢?這些,都是人造肉上市以前必須克服的困難。
最後,科學家更必須證明,攝取人造肉對人類的健康完全沒有疑慮。現在醫學上已經了解,把幹細胞植入人類身體會有導致癌症的風險。那麼,大量用動物幹細胞培養人造肉,會不會產生類似狂牛症的變性蛋白質污染,或者是產生其他毒素呢?這些風險,都需要審慎考量。總之,發展人造肉來減低畜牧業污染,是個有意義的嘗試,但未來真的要大量販售,還是不能貿然進行。
今天的科學關鍵字,就是
人造肉
In vitro
meat
您可以透過關鍵字,進一步查詢或做延伸閱讀。
【本單元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製播】
2013-09-08 16:55:00播出
幹細胞(68)
推薦文章
114/01/03
身體、心理還是基因?科學與同性戀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30
給你耐操又勇健的稻米!看科學家如何幫助水稻對抗生存逆境
郭羽漫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