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活到老,玩到老:樂齡學習與活躍老年

107/12/07 瀏覽次數 2732
 
活到老,玩到老:樂齡學習與活躍老年活到老,玩到老:樂齡學習與活躍老年

 

現今全球人口高齡化,是非常嚴峻的挑戰。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黃植懋指出,我們可以從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待老年科學與高齡健康,而個人也可以透過學習新技能等方法來維持認知功能,幫助自己擁有活躍健康的老年。

 

老化的社會現況

 

2015年的全球失智症報吿指出,全球每三秒鐘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而這需要龐大的醫療和長照資源。傳統上,醫學和健康科學對於高齡健康的維護,著重於老化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全球年醫療照護需要的費用,到2018年已經達一兆美元,已經超過蘋果公司和Google的市值,是非常大的產業。2030年也將達兩兆美元。

 

但如果從預防醫學的角度著手,積極導入「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的觀念,則可以有效降低醫療成本及國家經濟負擔,增進個人及社會健康。以「購買健康」代替「購買治療」,可讓更多人擁有活躍的老年,保持認知功能健康到老。

 

認知鷹架理論

 

從認知老化的橫斷式研究發現,不同認知能力的退化情形是不同的:記憶、注意力和抑制功能會隨時間退化,但語言能力卻會穩定維持。而大腦在老化過程中,前額葉體積呈線性萎縮,海馬迴到中年後的萎縮才加速,主要視覺皮質區則大致上維持不變。

 

但是每位老人的認知功能也有個別差異,且隨著年齡增加,認知功能表現的個別差異越明顯。黃植懋實驗室想探究的,便是如何以預防醫學的角度面對高齡化社會,研究能夠維持老年人的大腦認知功能的方式,盡可能身心健康的長壽(vital longevity)。

 

2009年有老化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者提出老年與認知的鷹架理論,認為老年的大腦就像老屋,但只要適當給予支持,有如搭起鷹架修補外牆,這個屋子便可繼續住50年、100年。大腦是有可塑性的,可往正向發展;如果我們能夠在老年人的大腦與認知系統搭建支持性的鷹架,也就能夠幫助老化的大腦更為穩定、不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目前已證實某些早年的經驗可以幫助鷹架系統的建構。一是早年時曾經有過持續的訓練,如音樂訓練。早年有持續音樂訓練的人,其與決策、語言表達有關的前額葉,萎縮速度減緩很多。

 

另有研究發現,早年長時間處於雙語環境的人,老年時的認知功能比早年處於單語環境的好很多。研究者推測,雙語使用者早年為了在不同語言的語音、文法間切換,像是進行了大腦與心智的運動練習,或許對生活中有忽然的認知挑戰時,會有保護的效果。事實上,從腦部活動記錄也發現,生活中使用雙語老人在任務切換的表現非常好。

 

學習新技能

 

除了上述的早年經驗,在中年之後學習新的技能對老年人也有認知促進的效果。2017年有一份研究老年人額葉體積減緩縮小速度的報告,在為期一年的休閒活動練習後,運動協調加上音樂伴奏組的老人,比起兩者都沒有活動的老人,大腦老化萎縮的速率確有減緩。

 

至於老人使用高科技產品例如平板電腦,認知增進的效果如何呢?有一份2014年的研究利用iPad訓練老人三個月,發現他們的處理速度、記憶能力等認知功能表現確實提高了,但心智控制能力卻降低,原因可能是行為上癮。所以高科技產品的介入,可能在某些面向對認知老化有積極正面的作用,但某些方面也可能有負面影響。

 

2013年也有一份研究訓練老人玩多重任務的電動遊戲訓練,並觀察他們的腦電波,發現在六個月的訓練之後,老年大腦額葉區域的腦波活動訊號有顯著提升,提供了遊戲訓練對認知老化保護效果的線索。

 

黃植懋建議,如果是你一般人、年輕人,記得走出舒適圈,保持活躍,接受新的刺激且保持心智運轉。如果你是高齡者,主動參與、學習,讓自己快樂的活動,也可以運用科技軟體,進行對自己過去經驗有意義的個人化認知訓練。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科學短講(Tech Talk)計畫」執行團隊整理)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