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黑洞信息遺失悖論-當「相對」撞上「量子」
105/05/23
瀏覽次數
14228
陳丕燊
|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暨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
1974年霍金發現如果把量子力學考慮在內,黑洞便會輻射出粒子。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蒸發效應。那麼隨著黑洞蒸發之後,原本伴隨掉進黑洞的物質的信息究竟哪裡去了?鑒於我們對量子力學的理解,信息必須要守恆,而黑洞霍金蒸發卻似乎違反了這個物理學上最重要的「戒規」。這就是所謂的「信息遺失悖論」。在廿世紀兩大最具歷史性的物理學革命之間,到底是相對論出了毛病,還是量子力學?讓我們在這個講座介紹種種不同的解套嘗試,包括「火牆」、「黑洞殘骸」等等。可以確定的是,它的最終答案,將會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進一步統一起來,把人類對物理世界的瞭解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四月29日晚間的第五場春季展望演講,由台大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LeCosPA)主任,同時也在台大物理學系任教的陳丕燊教授擔綱,陳教授以「黑洞信息遺失悖論 — 當「相對」撞上「量子」」為題,綜合地探討了廣義相對論中涉及黑洞的性質表現,與其跟熱力學理論的相關性,並對量子觀點中霍京(Stephen Hawking)「黑洞蒸發」效應的發現,及產生出的信息遺失悖論(information loss paradox),提出最新研究中可能的具體解套,讓大家進一步地認識黑洞物理,朝著了解天文宇宙真相的目標邁進!
在黑洞周遭出現「霍京輻射」(Hawking radiation),是否會導致落入黑洞中的信息永久遺失,一直是黑洞研究的領域中一個熱門的課題!陳丕燊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走在世界的前沿,最新發表的論文不僅刊登在頂尖知名期刊,也成了世界第一篇有關此領域的綜論!陳教授在開場就風趣地說到,他要先講個笑話,否則這個講題在觀念上「相對」複雜,演講開始後大家可能就笑不出來了,所以先講個笑話暖
場!
正式演講開始,陳教授先解釋了廣義相對論的預測:黑洞,在數學上計算,顯示時空的奇異點(singularity)是可以存在的,且在圓心時密度為無限大,進入黑洞會發現時空曲率是如此之大,即使光也跑不出來,這個連光都出不來的邊界就叫「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他接著介紹了一位德國投筆從戎的頂尖科學家:卡爾·史瓦西(Schwarzschild,這個姓氏在德語中的意思就是「黑盾」!)。他在1915年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戰場上仍然照樣做計算,提出了第一個不旋轉的黑洞解,同時也將這個計算寄給了愛因斯坦看,成為古典黑洞研究的先驅。這樣的研究相隔數十年,一直到1963年,紐西蘭的柯爾(Roy Kerr)才提出另一個旋轉黑洞解,開啟了黑洞物理的黃金時代。
陳教授講述了三種黑洞分類,包含大約幾億到幾千億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有如馬中珮教授最近的發現,以及約幾十個太陽質量的「恆星質量黑洞」,像是LIGO觀測到重力波的雙黑洞,還有大霹靂時誕生的「原初黑洞」。在1970年代,霍京和其他幾位著名科學家合力發展出了「黑洞熱力學」,也進一步訂出了和傳統熱力學相似的第零定律到第三定律。有好幾位科學家對這個領域的奠基有卓越貢獻,像是首次提出黑洞有「熵(Entropy)」概念的貝肯斯坦,他提出了黑洞表面積與熵成正比的重要觀點;另外還有把熱力學用統計力學完美闡釋的波茲曼(Boltzmann)。
陳教授進一步解釋「熵」,這可說是一個系統中的混亂程度,好比「覆水難收」的概念。他舉了在地板上破掉的蛋,以其失序程度講解自然規則。而一個關於黑洞熵的式子,最後居然能神奇的涵蓋當今幾何、熱力學、重力,與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領域,真是非常奇特!
由量子力學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到海森堡歷史性的不確定性原理提出,到霍京1974-1975發表了偉大的霍京輻射,這些新的學說將重力、量子,與統計力學聯繫了起來!陳教授以灰姑娘的故事比喻真空中的正負粒子,到一定時間一定要消失!以此開始探討霍京著名的「黑洞蒸發」,其中特別的是,愈蒸發溫度還愈高,黑洞蒸發速率與質量平方會成反比。而究竟黑洞壽命為多少?他說如果是太陽質量的黑洞,壽命大約是10的67次方年,這遠比我們所知道的宇宙年齡(138後面加8個零)來的大,但我們研究黑洞信息遺失悖論,是需要等到黑洞蒸發到尾聲才行,所以基本上要從天體觀測來回答這方面的疑問其實是很難的。
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信息必須要守恆。發明「黑洞」一詞的大物理學家惠勒(John Wheeler)曾說:如果我的咖啡杯掉進黑洞,會有什麼後果?陳教授以一張圖表示,惠勒專注在掉進去黑洞的椅子、電視等不同物質的差異,而存在的資訊應該不能消失。那在黑洞蒸發的過程中,要怎麼解釋訊息可能完全遺失?他也提到黑洞互補原理,一隻掉進黑洞的大象,在兩個不同的觀察者(一位在事件視界外,一位在其內)眼中,前者應該認為大象只是不斷地接近視界而已,後者則看到大象無害通過,當通過事件視界時,外部可能會看到大象撞上火牆開始焚燒,內部則會看到牠朝內走向厄運,就理論而言,信息其實取決於觀察者的位置,這說明了一種觀點,那就是事件視界外面與裡面解讀的不一定要一樣。
陳教授也補充了「量子糾纏」的概念,說到在量子信息學中,糾纏熵說明這個系統有多糾結,而在1978年霍京自己提出霍京蒸發效應因為違反量子力學基本信條,可能會有問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佩基(Don Page)教授卻在90年代反駁,指出其實還是滿足守恆的,並頭一次以糾纏熵研究黑洞,完整建構了一個特定Page time與資訊的關鍵理論。2012年幾位科學家提出了火牆Firewall(AMPS Paradox)的理論,因為導致悖論三個基本假設不可能一致(統一性、局部量子場論,與相對論稱的無「戲劇性」),這也是目前認為可以為悖論解套的主張。
陳教授更進一步講了團隊最新發表的結果,文章告訴我們要解答悖論的問題,其中的可能性一、黑洞沒有視界;可能性二、量子糾纏其實是迷你蟲洞;可能性三、解碼的必要性與難度,以及陳教授2012年提出的「黑洞殘骸」,此觀點是結合了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廣義化測不準原理」所推論出來的;可能性四、黑洞內部可以儲存大量訊息。
他也講到了在京都大學「湯川理論物理研究所」訪問時,湯川先生漂亮的書法「學而不厭」,及團隊在研討會最後所提出的黑洞赤裸的火牆(naked firewall)文章,認為火牆的假設並不保守,因為它不會輕易地被黑洞局限於一個區域內,而會是赤裸在外,但這樣可能有問題,這個研究結果日前登上了頂尖期刊。陳教授最後提及翁汝理論,以及另一個新構想:雷射電漿反射鏡的實驗,並總結了黑洞物理發展的
重大里程碑,讓人期待黑洞研究未來的突破工作,以及黑洞信息遺失悖論的最終答案!
黑洞(19)
事件視界(3)
推薦文章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2/26
Wi-Fi 不只能用來上網?看它如何成為居家照護與入侵者偵測的幕後功臣——專訪謝宏昀教授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