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湛藍驚艷–台灣海水魚類的多樣性與保育

104/01/30 瀏覽次數 6512
台灣本土魚類種數繁多,約有3,084種以上,占全球魚種數的十分之一,尤其是蝶魚的種類占全球三分之一,是名符其實的「蝶魚王國」。台灣面積僅占全球陸地0.025%,魚類卻具有極高的多樣性,主要是因為台灣位於全球物種最豐富的東印度群島地理區北緣及三大海洋生態系(東海大海洋生態系、南海大海洋生態系、黑潮大海洋生態系)的交會處,同時具有珊瑚礁、沙岸、沙洲潟湖、河口、紅樹林及岩岸等多樣化的底質棲地與差別極大的淺海與深海環境。此外,由於黑潮、中國閩浙沿岸冷水流、南海水團等不同海流的交會,以及水溫鹽度的差異,也造成台灣南北兩區海底魚相的不同。

雖然台灣得天獨厚的條件造就魚類的多樣性,然而,我們對魚類的保育觀念卻相當薄弱,所謂的愛魚,只是愛吃、愛養、愛釣,並不認為魚類是野生動物需要保護,缺乏與其共存共榮的永續思維。因此,在不認識、不關心的情況下,台灣魚類目前所「累計」的魚種數雖多,但魚的數量(尾數)卻在直線下降,許多過去常見的魚種如今不但變得稀少,有些甚至絕跡。

台灣四面環海,海洋不僅孕育獨特的文化,也是漁業經濟的重要命脈,然而,在人們恣意的戕害下,原本璀璨湛藍的世界卻逐漸失色,宛若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代表作《寂靜的春天》的海洋版,值得我們深切省思。本展覽以「在水『異』方–南北海水魚相」、「蝶影翩翩–台灣蝶魚」、「重現繽紛–海洋生態問題與保育」3個單元,介紹台灣南北迥異的魚類物種、奼紫嫣紅的蝶魚,以及海洋資源衰減的問題,希望讓您了解台灣周圍海域的生態曾是如何絢麗多彩,也期待藉此提升大家對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的正確觀念和知識。

在水「異」方–南北海水魚相 台灣海水魚的分布依地理位置可區分為南北兩大區,以東北角到澎湖南部為切線,分成黑潮為主的熱帶體系,包括墾丁、綠島、蘭嶼、小琉球,及蘇澳以南一帶;以及冬季受到大陸閩浙沿岸冷水流南下影響的台灣北部、西部及澎湖一帶的亞熱帶體系。南北兩地主要魚種各不相同,並有相互替代的現象,十分有趣。

蝶影翩翩–台灣蝶魚 有著小巧嘴巴、豐富色彩的蝴蝶魚,可說是水族館中最賞心悅目的魚族。牠們優雅地穿梭在珊瑚礁區,就如同蝴蝶般為海底花園增添色彩。牠們身上的色彩也正是辨別種類的依據。蝴蝶魚的體型不大,頭部有一條黑色縱帶通過眼睛,側扁的身體多半呈圓形、橢圓形或菱形,使牠們可以在珊瑚叢或礁縫中游進游出都很方便。蝴蝶魚幾乎都生活在印度-太平洋的珊瑚礁區,全世界蝴蝶魚科魚類共13屬125種,目前台灣已記錄者高達6屬45種,居全球之冠,因此享有「蝶魚王國」的美譽。

重現繽紛–海洋生態問題與保育 海洋魚類是人類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海洋漁業也是許多國家的重要產業。半世紀前,人們仍認為浩瀚海洋的恢復力強,漁業資源無枯竭之虞。如今,科學家研究發現,由於過漁、棲地破壞、污染、外來入侵種及全球氣候變遷等人為因素的破壞,已使得漁業資源匱乏,因過漁所引起的連鎖反應也使得海洋生物多樣性大幅衰減,如果再不積極採取行動,四十年後人類可能將無海鮮可以享用。最有效的保育措施應是建立海洋保護區、生態系漁業管理及採取預防原則等,此外,加強宣導教育,包括海鮮指南、限漁、慢漁和落實海洋保護區的管理等亦為當務之急。

展示圖文
1. 台灣海水魚生態系分布示意圖
2. 在水異方─南北海水魚相
3. 蝶影翩翩─台灣蝶魚
4. 重現繽紛─海洋生態問題與保育

企劃製作
監製:科技部
策展: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邵廣昭研究員
視覺設計:頑石創意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邵廣昭、陳麗淑、黃崑謀、賴百賢(民98)魚類入門,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著作權
圖片
攝影圖片(含圖說):©邵廣昭
手繪圖片:©鄭義郎
影片
尋回魚類的伊甸園
拍攝:©郭道仁
字幕:©邵廣昭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