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基因組的人際差異
102/08/28
瀏覽次數
8291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生物學家面對的生物現象,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個別差異。可是,生物學家往往只能對個別差異打印象分數。
最近,英國的科學家分析了270人的基因組,在2,900個基因裡,發現了1,447個「複本數量變異」(CNV)。也就是說,人類基因組的個別差異相當大,比我們過去想像的大得多。這對於相信改善社會環境就能使人人立足點平等的人而言,是個打擊。因為,即使按理想改善社會環境,還需要適當的社會救助機制,才可能達成人人平等的理想。也就是說,人人平等的理想無法只從事前供給機會這個角度思考,還要考慮救濟。
這個發現的另一個意義是,生物醫學科學家再也不能假定許多慢性疾病只是單一致病基因造成的。科學家已發現越來越多的疾病與「複本數量變異」有關,簡言之,就是由複雜的基因機制造成的。因此,沒有單純的解決方案。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7年2月,410期,82 ~ 85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6/30
睪丸怕熱是真的!熱中暑可能讓生殖系統全面當機
張菁萍 教授
|
奇美醫學中心腦心血管研究室主持人
儲存書籤
114/05/16
我覺得我不會被騙,但我真的能分辨假新聞嗎?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30
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推動企業實現淨零排放
丁顥
|
國立成功大學製造資訊與系統研究所
儲存書籤
114/05/15
眼見為憑?破解 AI 假照片的關鍵線索
吳孟倫
|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助理教授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