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和環境做好朋友:生態工法
103/04/15
瀏覽次數
4641
石正人
|
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
許多城市都有美麗的河流,例如高雄的愛河、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法國巴黎的塞納河等。
河流的通過為鋼筋水泥的都市帶走生硬,也帶來些許浪漫氣息。但是,俗話說所謂「有一好沒兩好」,每當遇到颱風或暴雨時,這些河流也常造成水患,古埃及的尼羅河定期氾濫正是一個例子。
為求減少水患發生,人們想出各式各樣的方法,例如截彎取直、興建分洪道等。其中,最快速又方便的做法就是使用鋼筋混凝土,直接在河岸兩側砌成堤防、河床底也鋪上水泥,不但消除兩岸土石崩落的可能性,整體工程也較為堅固,能夠減少河水暴漲、造成水災的機會。
鋪面水泥覆蓋了砂土和河床的石塊,雖然減少水患發生可能性,卻也減少了水生生物如魚、蝦的棲息空間;河岸水泥化,也讓許多半水生生物無法生存和繁衍後代,例如躲在土洞裡的蛙類、在土中化蛹的螢火蟲等。
利用鋼筋混凝土的傳統工法,雖然可以立竿見影減輕災害發生,但時間一久,也常禁不起自然力量的考驗。例如,整片水泥構成的擋土牆,有時因為無法承受含水量高的泥土產生的力量而全面倒塌;或是堤防無法應付暴雨帶來的洪水而被沖毀等。這些都讓科學家產生了反思。
1938 年,德國學者 Seifert 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主張以天然材料保護河川,是現今生態工法(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thods)的原型;之後也有其他研究者陸續提出相關的理念,都是希望遵循自然的法則,讓人類能與自然和平共處。
生態工法,旨在於工程中減少人造物的使用量,就地取材,利用當地石材、木材等,因地制宜,築成適合當地的生態工程。工程完成後,能融入當地自然生態,在保障當地居民安全的同時,也能提供各類生物生長、棲息的空間。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為了供應足夠的糧食和居住地,開發環境在所難免,但是不當且無節制的開發自然環境,人類最終勢必會遭到大自然的反撲,自食惡果。若是能在開發時使用較接近大自然的生態工法,將可同時兼顧環境綠美化、自然生態教育及景觀維護,並取得人類與自然的雙贏平衡點。(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
工法(2)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2/31
AI 加短影音,讓科學傳播更廣
曹盛威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從歷史中挖掘未來:綠豆的基因祕密與氣候生存法則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