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環保工作好好玩
98/04/10
瀏覽次數
19359
張芳淑
|
水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命或許不能自己掌握,一個意外就拜拜了,但是生活卻是自己可以主導的。想要怎麼過日子,一切靠自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也沒有勞而不獲的。
成長
在我那個年代,美麗的女性總是拿著一本《罪與罰》或《羅蜜歐與茱麗葉》漫步於大學校園,裙襬與秀髮在微風中溫柔地輕盪著,畫面是一幅唯美狀!但如果循這樣發展,這一篇文章若不是變成科幻小說,就有人要告我詐欺了。
回到現實。從小就不愛背課本,總覺得自己記性不好,那些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總讓我有如身陷八卦陣,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文謅謅的課文更讓我感覺那麼不真實。反之,能利用工具觀察或設計方法探討有趣的現象,並解決問題的訓練,總令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因此選擇了理工並嘗試發展專長。
或許有人會問一個嬌滴滴的女孩子適不適合在「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生用」的理工界中闖蕩?直到現在我仍然無法給你答案,因為當時並未考慮太多,只覺得興趣與專業才是心之所嚮。求學過程中也曾經徬徨,不要覺得矯情,因為我不是一個結果論的人,有時過程中的感受與學習,反倒產生許多的成就感。
話說當時年少氣盛,為了不使高中留白,因此參加了科展。準備期間有些課可以不用上,當時覺得很酷,結果科展雖得佳作,大學聯考卻不甚理想,只能就讀大學的夜間部。當時曾自我安慰別人讀4年,讀5年能力不見得會輸人家吧!何況多了白天的時間,不但可以去日間部旁聽,還可以打工吸收更多經驗與知識。果然在課業上的確保持在班上前幾名,但也一直在思考,究竟將來要找怎樣的工作比較合適?
由於大一、大二成績不錯,加上當時就讀的是土木系,因此覺得這一方面應該很適合吧!不料到了大三修結構學時卻慘不忍睹(若依當年修習結構學的經驗,大概會蓋出像哈利波特文中的洞穴屋),那時開始覺得土木這行業或許並不適合我。大四時修運輸學下了很多功夫,感覺好像也不錯,但是現實上我並非運輸本系學生,因此仍有一些修習上的限制,總是覺得不易踏入這個領域。
在這徬徨時刻,系上來了一位台大畢業的環工教授,他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到台大環工所當助理,我想機會難得因此積極爭取。在擔任助理時,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不論是實務,還是設備的操作,總是如海綿般努力吸收。那段期間的學習,對環工產生了極大興趣,也對環境工程有了新的視野與思維。
同時這期間國內環保觀念與措施也逐漸蓬勃發展,環保署成立、企業界工廠廢水污染問題頻頻受到矚目,促使企業界致力環保及污染改善。大學的環保學科也熱門起來,各校不斷增設環保相關科系,看到這樣的趨勢,讓我更確認了將來生涯的方向。
大學畢業後順利留校當助教,隔年考上碩士班(恩師就是當年引薦我進入臺大當研究助理的教授,可見他真有眼光),碩士班畢業後繼續攻讀博士,終於成為國內大學第一個環工女博士。在求學過程中,認知了一件事︰清楚了解自己的實力,設定自己可以達成的目標,然後善用環境的優點,集合可用的資源,就能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成果。
為何會這樣說?當時淡江環工所才成立不久,所內設備有限。同校化學系的設備資源在國內則是數一數二,很幸運的又碰到第二位指導老師給我機會,能夠到化學系實驗室學習,開始在化學系修習與環工相關的化學知識與精密儀器操作,也才有機會完成博士論文。
時尚創新的高科技產業
環境工程這個行業好不好玩?適不適合女性?個人認為女性的參與並無任何障礙,只要妳認同且喜歡這類工作即可。這個行業考量的層面多,牽涉的專業範圍廣,加上具有時尚性,因此極為有趣。舉例來說,現代人注重養生,講究有機食品,環保工作者如何把它與污染防治問題搭上線呢?以我公司的做法為例,在切入養豬廢水污染問題解決方案時,並不把廢水、豬糞視為污染物,反而希望把它們變成天然肥料再利用,如此不但可以解決河川污染問題,又能獲得昂貴的肥料做為回饋。
那該怎麼做呢?例如可以把污染廢水處理轉換成黃金營養液來養殖藻類,固體污染則變成肥料再利用,使養豬或畜產行業變成自給自足的無污染產業,並可創造出高價值的經濟食物鏈,整個過程都是純天然有機的喔。這樣的環保工作,結合了生物科技,農業生產技術,並跨入熱門的生質能源市場,也與現代有機養生產業相呼應。環保工作很有趣,不是嗎?
環境工程中單純的廢水處理,是不是很枯燥,適不適合女性從事呢?以代操作這個行業來看,個人就做了近 10 年。從配置十多名員工到八十幾人的污水廠,處理水量從每天 3,000 噸到 120 萬噸的東南亞最大廠--八里污水處理廠,從處理一家單純工廠到整個新竹科學園區污水處理廠的各式各樣廢水,這些經驗讓我對各行各業的廢水性質有了充分的認識。
代操作這個行業其實也很有意思。所謂代操作就是指私人公司提供專業人員接受企業單位委託,負責工作地點污水處理廠的運轉、操作、維護保養等工作,使整廠排放水質符合國家標準,而且當設備故障異常時必須立刻排除與修復。委託單位會公開招標,取得技術或價格標的優勝者才能簽訂合約執行這項工作,委託者每月審核合約所列工作,確認無誤後會支付合約金給代操作廠商。
一個有規模的污水處理廠,需要機械、機電、儀控、實驗分析、環工操作等專業人員。此外,還需要負責打掃環境、行政業務、人事管理、警衛、工安等的人員,年齡層從18歲到五、六十歲都有。在廠內,每個人各有專長,如何協調及互相尊重、協助,讓系統穩定運轉,且在工作執行過程中,必須符合兼顧節能、高效率、低故障等的合約要求,並接受專業人士稽核評鑑,這些過程真的很具挑戰性。
再換一個角度看環工這個工作,它屬於高科技產業嗎?乍看下技術門檻好像不高,但如果它的成果可以轉換成高價值的能源,那就非常有意思了。例如我們曾參與研發一個可移除水中高濃度油脂的設備,在移除過程中因水中油脂濃度會提高,可用來提煉成燃油,不但可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油污染,又可以把它轉換成可用的燃料油。像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就是環工最迷人的地方。
再轉換一個角度,現在流行的「奈米」科技,環工與它有何關係?由於晶圓積體電路高密度化,製程已採用 0.25 微米技術,平坦化的要求也由過去局部數微米,提高到現今全面奈米級的平坦度,而晶片表面平坦狀況會決定產品的良率。為滿足這要求而開發出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但也因此造成廢水中微粒的粒徑相當小,約為 50 ~ 200 奈米,這麼微小的顆粒如何去除?所謂以惡制惡,就須利用奈米級薄膜來過濾廢水,過程當然不是直接過濾,而需要很多技術的配合。
因此環工工作者須有能力視產業技術的進步發展出新方法來處理新污染,從業人員也需要不斷吸收新的知識,配合產業新技術的潮流,所從事的可謂是一種相當時尚的工作。
性別影響
當客戶打電話來要找「張博士」時,往往都會先愣一下,喔!張博士是女的。加上我的聲音很像小孩子,當見到本人時,就更訝異了。也許完全沒有大家印象中所謂博士—耄耄學究的樣子吧,因此每次看到大家驚訝的神情,真的挺有趣的。而我也不希望博士就是高高在上的樣子,每個人都有專長,博士只是在某個領域花比較多時間並取得學位罷了。
記得第一份工作是在宜蘭酒廠污水處理廠執行代操作業務,那時對這類工作相當陌生,學校所學與現場其實是有差距的。好在當時有一位資深技術伯伯,對該廠系統瞭若指掌,從他的經驗中學習,讓我度過難關,也順利踏出了第一步。因此學會向別人學習是職場中最重要的功課,當然也要讓別人可以從我們身上學到東西,這種教學相長是多麼幸福啊!
至於在工作上因性別而產生的困擾倒是沒有,只有剛出道時因頂著博士頭銜,別人對你的要求自然較高。學歷高更要懂得尊重別人,這時女性的角色就可能是優點,因為女性的柔和比較像大姊的關懷角色,大家都願意幫忙,在工作上也比較容易凝聚共識。
因此我在職場上是愉快的,把同事都當作家人看待,也要求他們專業上不斷進步、多取得證照,像兄弟姊妹般地鼓勵他們。合約型態的代操作工作對我來說就不免有些感傷,因為案子結束後,往往也必須結束同事關係,總是令人難過的時刻。
期待與建議
學習永無止盡,因此每隔一陣子就會要求自己去考張證照,這樣就有機會充電,與年輕人一起學習,覺得活力增加不少。也提醒自己不要落伍了,以掌握最新技術。現在已有 9 張證照,尚缺 1 張,就可湊足十全十美給自己留下紀念。
生命或許不能自己掌握,一個意外就拜拜了,但是生活卻是自己可以主導的。從小我就要幫忙家裡做早點生意,每次上學都匆匆忙忙,不上課時就要幫忙看店,也因從小與人群接觸,處理事情一心可以多用,反應比較快,生活適應性也較好。考上大學後從花蓮隻身來到臺北,視野突然開闊起來,時間掌握自由了,要學習的東西變多了,會去想自己的能力如何?將來的工作方向是什麼?哪些專業證照需要考取?
我很少會覺得無聊,每當情緒低落時,就整理房間,把所有東西翻動一下,重新設定一個目標,讓自己又忙碌起來。平時不太把時間用在玩樂上,雖然偶爾輕鬆一下還是需要的。
我認為讀書是最簡單的學習途徑,多取得些證照對自己未來的工作應有加分作用。或許這是老生常談,但是一個小康出身的孩子來到都會區奮鬥,最快最安穩的途徑就是受到別人的肯定。學歷只是基本,專業證照是輔助,能力則要日積月累才能驗證。但別人最先看到的是前者,相處後才會看到能力,最後留下口碑供別人查驗,這就是人生,不是嗎?
人須為自己負責,你為自己栽種多少就一定會收穫多少。年輕時記憶力好,學習能力佳,這個本錢如果沒好好利用,過了 30 歲學習能力下降,沒有一技之長就只能從事體力工作。當年紀大時甚至連體力也沒有了,晚景可想而知。
我雖具有悲觀的意識,但是擁有樂觀的心,因此很清楚想要怎樣的未來。我努力充實自己,學習新技術,在工作上不斷接受新的挑戰,因為還有人更努力,年輕一代很快會超越我們。但薑還是老的辣,因為經驗可不是短期就可以被超越的。還是回到老話,想要怎麼過日子,一切靠自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沒有勞而不獲的,大家一起加油!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09年4月,436期,6 ~ 11頁
女人(6)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8/31
如果城市會呼吸─打造臺灣都市綠生活的藍圖
董景生研究員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森林生態組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6/30
誰說止痛藥只能止痛?它可能是下一款美白成分主角!
曾繁安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8/31
冷氣也能退休?從生物氣候建築與被動式設計學習如何永續發展
張又升教授
|
國防大學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