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影音&廣播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滾石不生苔–鍾兆晉活在制高點
104/08/24
瀏覽次數
8646
吳美枝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201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發送了數個電子郵件到林口國中,向校長及一些老師探聽鍾兆晉博士的教學情況,而後,這幾封疑似詐騙的郵件,反而成為他獲得「年度最有影響力教師獎」的強力佐證。如今,鍾兆晉是二重國中的校長,人稱「斑馬校長」的他,能文能武、能言能行,渾身散發著領導者的氣度與風範,然而,他卻自述:「我小時候其實有點自閉,學齡前是不太跟陌生人講話的。」
扎根歲月
1971年,鍾兆晉在台東出生,之後舉家搬到屏東。自幼環境雖苦,但因缺乏比較,故身在其中的他並不覺得自卑。那時,當小學老師的爸爸,每天下班都會帶饅頭和課外書籍回家。「饅頭滿足了我們的生理需求,而書則是我們的精神食糧。有時爸爸借了重覆的書,我們還會向他抗議說已看過了!」鍾兆晉因此培養了大量閱讀的習慣。而爸爸在上班之餘還要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為了不讓爸媽多操心,他也因此養成獨立、自律的性格。
剛上小學時,鍾兆晉比同齡的孩子安靜、沈穩,也許因為如此,老師在小一下學期,就指派他擔任班級幹部。「郭蔭老師開啓了我的心窗。他安排我藉由服務,去跟同學互動,也強迫我在課堂上發言。所以我的語言和溝通能力是後天養成的。就像化學連鎖反應般,後來我從排長、副班長當到班長,甚至還當了十幾次的班代。」他說,生活中的每一個經驗,都是在累積基礎,經驗越多,基礎會越厚,能力就愈加增強。
「基礎是很重要的。」一如種植,播種後務必要讓「根」能夠健壯,如此,即使後天失調了,這株植物也能繼續茁壯、茂盛。但若開始時「根」不夠健壯,後天即使再努力施肥,也無法讓它長好。鍾兆晉說:「從小,爸媽就很照顧我的身體、也重視我的禮貌、品行,並給我們正向的價值觀,讓我有了很好的基礎。雖然物質生活並不豐足,但小時候有點逆境,是件好事。長大後比較不會追求物質的享受,只會全心全意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沈浸在興趣中
高中時期,鍾兆晉完全沈浸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他笑說:「高中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只是力氣並未完全發揮在課業上!」1986年底,鍾兆晉正值高一,髮禁、舞禁先後被解除,他的靈魂彷彿也被解放了,他把全部心力都放在科展、社團、班級經營及校園民主運動上,平常除了擔任合唱團團長、軍歌比賽指揮、交通隊大隊長外,也是話劇社的社長,並披掛上陣任男主角。「記得當時演的是電影鳥人,我就演那個一天到晚幻想自己是鳥的男主角!」
豐富的課外生活,讓鍾兆晉忽略了學業成績,為了不被留級,父母讓他從高雄師大附中轉學到道明中學,即便如此,他還是沒把心思放在書上,仍然專注於他心愛的科展。直到拿下高雄市第一名,父母才發現這孩子沒在讀書、都在做科展!「連著三年拿到全國代表權,爸媽實在無法阻擋,只好讓我去參加全國比賽,又拿到全國前三名,並獲推薦參加資優保送甄試營隊。」那一年,全國只有11個人保送,鍾兆晉是其中之一,並進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物系。
大二起,鍾兆晉開始在補習班打工教書,賺取生活費,並累積教學經驗。師大畢業後,他先到林口國中擔任生物老師,並創辦「自然科學研究社」。當兵期間,考上成大生物學研究所。於取得碩士學位後,再回林口國中,不久又考上台大博士班,一邊進修博士,一邊教書。「從小就研究螞蟻,到台大念昆蟲學研究所,是我多年來的願望。」而後,他轉職到二重國中,創辦「創意科學研究社」。近年來,他不但是新北市環境教育、科學教育及資優教育的重要推手,也是國內少數的社會性昆蟲專家之一。
探究式教學
「我以前很瘦,母親為了讓我看起來有點份量,就建議我多穿橫條紋衣服。學生因此就幫我取了『斑馬』這個綽號。」他說,學生其實是很單純的,他們一定要先喜歡老師,才會喜歡讀那個科目,而且孩子喜歡老師,對課程內容就會多聽一點。熱愛表演的他,從高中到大學都是話劇社成員。教書後,孩子稱他的課為「斑馬talk秀」。「老師,說穿了,也是藝術表演者,所以我會透過脫口秀、肢體動作來傳達科學知識。」
鍾兆晉不諱言,儘管自己的教學方式一開始就很活潑,但教學目標仍很傳統,就是「升學掛帥」,把心力計較在成績上。這種計較的心態,限制了他的教學方式。直到他從成大研究所回來,心態才慢慢改變,不再那麼在意學生的成績了,而是關心:學生上他的課有沒有收獲?有沒有得到快樂?會不會想打瞌睡?孩子回餽了什麼?作業有完成嗎?每個學生跟自己比賽是否有進步?
十餘年來,鍾兆晉帶領學生在各項科學競賽中屢獲佳績。他坦言,「勝出」的第一步,就是問個好問題。「在科展提出的問題,通常不會是學生自己提的,老師必須幫忙擬題目,就像進行碩、博士論文的研究過程一般。所以我會將生活中挖掘到的問題帶到班上,跟學生說:『這些問題,斑馬沒時間解決,你們願意幫忙嗎?』惟若學生自己也有想到問題時,老師也要幫忙判斷是不是個好問題。」
有了好問題,接著就要訓練學生分析問題、收集資料、實驗操作、表達、科學寫作、表格製作等能力。至於老師和學生的關係,鍾兆晉力行「認知師徒制」。「一般師徒制,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認知師徒制』則是徒弟在學習時,老師也要跟著參與,隨著學生一起成長。所以過程中學生必須時時跟老師報告為什麼要這樣做?老師也可以從中提升,這是一種共學機制。譬如我的學生若多研究十個物種,我就可以多認識十個物種,跟他們一起享受發現的樂趣。」
鍾兆晉喜歡讓孩子透過動手作實驗,去體驗問題解決的模式。「不是課本中的實驗,而是開放性的實驗,過程一定會困難重重、一直碰壁。所以科學教師都應該有很強的問題解決能力。」他說,無論是那一科目,老師在上課時都會丟問題給學生,當然偶而也會遇到學生丟問題給老師。但不管問題是誰丟的,它就是產生了,所以都要去解決。「不過,現在學生還是習慣安靜,不太問問題,即使在大學也一樣。這時,做老師的,就要等待,並去引導他們。若不等待、不引導,只給學生三秒,是不會有問題出來的。」
格局與思維
當年,麻省理工學院之所以「鍾情」於鍾兆晉,是因為有學生感念他在教學上的付出,所以向麻省理工學院推薦,這位學生後來也取得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學位。教學至今,鍾兆晉以探究式教學,培育了無數的科學人才。他笑說,儘管自己喜歡探究式教學,但知道要推廣給所有人並不容易,即使他是校長,也不會強迫老師用探究式教學,他只能藉由自己的親身投入,去感動別人,讓更多人認同。「沒有一件事,是所有人在一開始就會認同你的,但只要努力,慢慢就會有人追隨而來。」
鍾兆晉一路從老師、組長、主任,當到校長,他說,無論做什麼,自己的視野高度是很重要的。「曾有位校長告訴我,當組長要有主任的思維,當主任要有校長的思維,而當校長要有局長的思維。這樣才不會有本位主義,才能把眼光放在整體的發展。若校長沒有局長的思維,就無法著眼於全市,只以自己學校做考量,而忽略與鄰校的合作,更不可能看清楚自己的劣勢、優勢。因此,唯有把視野拉高,才可以把事情看得更深入。」
科普(19)
教育(57)
推薦文章
112/04/28
解析臺灣「負碳」技術發展的挑戰,為何自然碳匯潛力無窮?
廖珮君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6/30
6G 技術可能實現哪些創新應用?專訪國立中山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曾凡碩副教授
陳亭瑋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2/04/28
「藍碳生態系」是地球生物圈最大碳匯之一!臺灣擁有哪些藍碳生態系?
李澤民
|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教授
儲存書籤
112/09/14
從基地到城市——綠建築與熱島效應的研究與法制化歷程
董昱
|
科技魅癮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廣播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