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大腦心智與運動功能的老化
103/06/11
瀏覽次數
3733
吳瑞美
|
臺灣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附設醫院神經部主任
我們都知道物品用久了,可能有老舊、故障的一天。人體也像機器一樣,隨時間的進程而變化,年輕時強健的身體和敏捷的大腦,在中、老年期功能不如以往,甚至出現不同種類和程度的病變。本系列智慧巡禮系列講座的尾聲,臺大醫學院神經部吳瑞美教授,帶領大家認識兩種神經系統的退化疾病–失智症及巴金森症。
當年齡漸長,腦部退化反映在記憶和其他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社交及職業功能,即為老年失智症。臨床上常用「簡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或「臨床失智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CDR)」等工具衡量認知功能失常的程度。例如,受測者必須在聽到一串數字後,唸出相反順序的字串,聽到「378259」,你應該可以馬上反應:反序為「952873」,普遍而言,7個數字以內的題目,對一般人來說都不成問題,然而,失智症患者卻可能感到吃力、甚至無法回答。除了記憶力,語言、視覺空間技巧、操作執行等功能退化,也阻礙了患者的生活,進而影響自我照顧、解決事情的能力,造成情緒不佳、對原本感興趣的事情失去熱忱。
除了年齡,基因遺傳也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研究顯示,一等親中有家人患有失智症,發病率為其他人的3.5倍。另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也會提高失智症罹病率,值得大眾警覺,建立適合自己的健康生活習慣。
同屬退化性疾患,巴金森症主要症狀顯示在運動功能的障礙。19世紀的英國醫生詹姆士‧巴金森(James Parkinson)發現這種行動遲緩、肌肉僵直、四肢不自主抖動的神經性疾病,此病因而得名。常見特徵還包括說話聲調平板小聲、因難以判斷平面空間而把字越寫越小、面無表情的撲克臉等等。
目前研究發現,腦中的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可能與此疾病的發生有關。臺灣65歲以上人口中,約1-2%患有巴金森症。少數巴金森症患者為年輕型(45歲以下),佔患者中的4-12%。由於現代遺傳研究的進步,科學家研究指出,5-10%巴金森症患者具有家族遺傳史,某些基因突變已證實為病因,吳教授的研究團隊更發現,華人具有特定的遺傳因子(LRRK2),此基因的變異與患病相關。
確定診斷之後,若能對疾病有深入了解、遵循專業人員提供的治療計畫,有益於患者與照護者的身心調適。除此之外,規律作息與運動習慣能幫助患者延緩退化。維持生活中的多樣活動,如規劃一天的外出行程、多和身邊的人互動、玩遊戲訓練認知功能等,也是年長者鍛鍊大腦的好方法,而這些都需要用心經營與規劃。
照護技巧其實是需要學習的,國外有許多專業機構和團體的支持,但在臺灣,主要照護者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能以同理心去思考老人家的想法,理解許多症狀與表現由不正常老化所引起,能減輕一些照護時的挫折感。吳教授鼓勵病友及照護者組成團體,在經驗分享與共同活動中相互支持,提供彼此更多力量。
老化(22)
失智(7)
心智功能(2)
推薦文章
113/08/28
幹細胞能拯救受傷的眼角膜,未來有機會治療「乾眼症」嗎?
寒波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28
廢棄蝦殼讓魚魚變漂亮——天然增豔劑新材料
文詠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3/27
全球暖化增加極端降雨機率,三大對策避免釀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5/30
用 AI 辨識動物叫聲,臺灣獨創 SILIC 已可認出超過 200 種野生動物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