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人類的天年
105/11/02
瀏覽次數
1968
王道還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0月初,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的團隊利用人口學資料發現了人類壽命的大限,成了新聞。其實這不該是新聞,因為生物壽命有自然大限,是經驗事實,是常識。可是我們從小背誦的樂觀說詞,例如科學發達、醫藥昌明,卻讓我們忽略了經驗與常識。
人的平均壽命,或者說人出生時的壽命期望值,已經大幅上升,是事實。在20世紀,平均壽命幾乎增加了一倍:從40歲到80歲,因此現在每個人都預期自己或他人會活到七老八十。這個成就是大家熟知的因素造成的,包括環境衛生、醫藥保健、飲食營養。結果,幼年人口的存活率大幅提升,平均壽命增加。
那麼科技的進步,特別是生物醫學,會不會繼續提升我們的壽命呢?人口學資料顯示,推升平均壽命的力量在1980年代便已進入高原期:高齡人口的存活率並沒有繼續上升,而且到了100歲便陡然下降。
另一方面,人的絕對壽命(死亡年齡)也沒有上升。已知最長壽的人是法國婦人金‧卡芒(Jeanne Calment, 1875-1997),她活了122歲,20年來還無人超越。人的絕對壽命已經停滯了20年!
老聃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嘆人生之短暫,可與老聃媲美的,絕無僅有。
參考資料
Olshansky, S. J. (2016) Measuring our narrow strip of life.
Nature
,
538
(7624), 175-176.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6年11月,527期,78 ~ 81頁
壽命(7)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的一針所掩蓋的技術網路-談子宮頸癌預防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1/29
臺灣公民科學-用資料改變未來的力量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