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生活創意設計:把玩設計
99/09/02
瀏覽次數
22844
鄧成連
|
亞洲大學創意設計學院
「設計好好玩,好好玩設計」,設計是一種態度、一種素養、一種想法、一種心態,也是一種信仰。處於現今凡事訴求以創意為導向的設計世代中,設計精神已漸漸抬頭,產品不再局限於以先前工業時代所訴求的機能為導向,以及能用就好的供需關係而已。生活中視線可及的地方都是設計的範疇,大至能在空中翱翔的航空器,小至負責栓緊任務的一顆小小螺絲釘,比比皆是。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思緒和心態,來面對這些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創意題材呢?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把玩設計吧!
設計好好玩
在談設計之初,必須先了解設計的類別。現今依照設計專業種類,大致可分為工業、平面、室內、數位媒體、工藝、時尚、景觀等7大項設計。從維基百科上解讀設計類別,則分為 4 大類:工業設計、溝通設計、環境空間設計和流行時尚設計。目前也興起其他新設計類別,如信息設計、網頁設計、動畫設計、互動設計、介面設計、服務設計等。由此可見設計的範圍和角色已日趨廣泛、重要。
想了解設計?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好設計,「凡是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有令人感動、快樂的點」就是好設計,也可以說是從來沒人用過、沒見過、沒想過,且令人激賞的設計成果。常常抱持著欣賞的角度來看設計,就能漸漸培養出對設計的敏感度,和體會當中富含趣味性、娛樂性、高貴性、品質性、藝術性、功能性和美感性的意義。簡單地說,就是欣賞設計的一點靈,那一個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叫人心靈感動的點。
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現象和觀點了解設計的構思涵蓋範圍很廣,如產品中實和虛之間、出入中的動和靜的錯視、街頭彩繪中透視的錯視、物和影的光變化、金屬工藝的材料應用變換、彩繪空間中情境的轉借和格調的自塑、建築變化中非都市的建築風格、生活小物品的設計趣味借用、設計的趣味和黑色幽默、另眼看物件和材質、創造多樣化的功能和另類攜帶的可能、仿生設計等。
玩一下設計
設計無所不在,每個人都可以是設計師。創造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而事物往往並不單只有一個面向,如果願意讓思緒轉彎,以另一種態度和可能來看待設計,創意便會油然而生且源源不絕。就如 1 加 1 不只是等於 2 這個答案而已!若把 1 + 1 視為數學式,可以是等於 2、大於 1 或小於 3;若視為形態,則可以是文字「王」,也可以是圖像「窗格」等。
不以固定的角度看慣常的事物,例如一個常見的迴紋針,以把玩的方式不斷地摺扭,也可以做出千萬種的造形。一張普通的紙,透過摺、扭、切、揉等手段,更可造就不同的形態和空間的變化。人們常攜帶的隨身物,如手機、手表的任意組合,也存在著不同凡響、各式各樣的新造形組合。塗鴉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經的歷程,而開會中無意識下的隨手塗鴉,也是一種自我娛樂的創作;水果的擬人化則是生活中另一情趣的展現。
好好玩設計
原研哉在下設計定義時說:「對一位專業設計者而言,這是一個相當基本的問題,而我終生一直在追尋答案。」由此可見,設計實難以下定義,有人認為「設計是透過製作或溝通,把我們生存的世界做一個真實的詮釋。」這界定很難令人理解其真正的意涵。
牛津字典關於設計的解釋就有 11 種,大英百科全書則有 33 種之多。一般較常見的設計定義有:設計是具體成果,例如設計的最終產品、車子、相機;設計是創造性活動;設計是程序,是經由資訊被轉型進入具體的結果;設計是有意識的決策過程,把資訊(構想)轉換成一具體(產品、有形的)或非具體(服務、無形的)的結果。另就字面上來看,設計視為動詞時,是整合資訊使期望的產品可變成真實(實現),做為名詞時則是建構產品所需的一組指引(如規格、圖面與行程)。
但筆者認為可歸類成「設計 = 企圖 + 畫圖(intention + drawing)」,在有所企圖的思考下把它畫出來就是設計。也可以說是「雙圖奇謀」,以企圖和畫圖的內、外行為創造新奇的謀略。
另外從事物認識和省思的角度思考,設計就是視所未見,視所不見,另眼相看,另類思考。而一般非設計的行為,是視所已見和視所想見,最糟糕的是一般人大都是視而不見。設計師的「視」則是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而沒被注意的要使它能受到矚目。事實上現代的我們在所處的環境中,處處有創意,人人時時能設計,期許大家能睜大雙眼、開放心胸去看設計。
筆者認為設計的學習是需要高度興趣(4 分)、適度天分(3 分)及充分努力(3 分)。每人至少都有 1 分天分,另加上高度興趣 4 分和低度努力 1 分,大都可達 6 分及格,因此人人都是天生的設計師。
想做好設計必先了解設計的程序:草圖、預想圖、模型、發表,這是設計的基本工。然後加上貼心、細心、用心、愛心、真心、熱心的設計態度,才能構思發展出好的作品。這些都需要長期培養訓練才能養成。
設計人平時所從事的工作項目是:設計草圖—這是設計最原始的基礎,可稱為設計的馬步;草模型—這是讓設計者能感受和細心體會創作出來的造形外觀;精密繪圖—這是早期設計師最大的本錢,發展至今延伸成電腦繪圖;電腦繪圖—已是目前現代設計的繪圖基礎;精緻模型—這是把創意設計真實地呈現出來,且是設計師在設計活動中最具成就感的時期;空間模型—這是掌握空間和動線的最佳視角。
最後設計完成時,會進行設計發表,讓設計者說明設計構想和特色,這是設計師展現設計態度和信心的時刻。設計的發表是設計的最終階段,更應有始有終,以小心謹慎的態度面對。
設計真好玩
設計的好處是可以讓消費者享受人生,使企業家創造利潤,且令設計師實現創造的自我滿足。環顧四周,設計環繞在你我身邊,產品充斥在每一個人的生活周遭,人人都時時在做規畫,且天天從事設計,因此我們對於「設計」的理解必須有相當的認識。目前設計的發展過程已經從以往訴求的食、衣、住、行等項目,延伸為注重「育、樂」二心靈的認知層面。
設計理念的發展,由早期著重機能的形隨機能(form follow function),轉至形隨感覺或意義(form follow feeling or meaning),形隨趣味(form follow fun),甚至崇高個人主義的形隨自我(form follow me)的新理念。設計的基本意涵應涵蓋 3F,意指造形(form)、機能(function)和未來(future),在過往設計所涉及的形和色(形狀與色彩)之外,應考慮和關切未來的趨勢,包括社會經濟和人類等不同層面的走向。
另外,設計的基礎 ABC 中,A(aesthetics or appearance)表示物的美學,是指造形物的視覺美學;B(behavior)是人的行為,著重人或使用者的外顯行為;C(creativity)是指設計師個人的內隱創造力。
目前市面上就可看到很多好的設計作品,已真正發揮設計好玩的精神,例如:有設計公司和台灣故宮合作,把中國固有的風格添加新的設計元素,使得產品更加活潑、生動且有趣。而在其他生活領域中,如交通工具設計、桌椅的設計、家具設計、燈具設計等,都可發現融合現在和趣味的設計風格。
貼心設計
設計除了有好的創意之外,也必須加入一些細微的巧思和關懷。基本上,消費者是屬於流行的盲從者,也是容易被引導的一群。設計者在提供好形態、好功能和好價格的產品之外,應傾聽消費者的聲音,了解消費者的心聲,以貼心的好設計去貼近消費者的內心深處,創造更好的設計生活。
由設計的演變過程中,可以發現過去的大量生產已轉成真正的品質追求,功能需求已被真正價值觀所取代,而外化的浮面外形已化為內在的人性深層意涵的表達。設計應同時兼顧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繼而創造出貼心的產品。用戀愛的心境以及和消費者交心的態度,提供誠實可靠、具親近使用性的設計,使產品和消費者建立友善關係的傳統情感,並為人們開創一個能實現夢想的進程和環境,這就是貼心的好設計。
設計的未來‧未來的設計
設計要如何和未來趨勢連結以掌控未來的發展性,這些是現在常被討論的議題。目前有許多和設計觀念相關的新名詞,如創意經濟、藝術經濟、風格美感經濟學、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美學、美學行銷、體驗行銷等。
創意經濟新概念的訴求是「創意不僅樂趣橫生,而且也是番大事業」,意指好創意可使設計師好得意,更可使企業有好生意。把創意性的產品定義為一項經濟的財貨或勞務,並把創意、智慧財產、管理、資本、財富等組成單一且內容廣泛的架構,主要是由創意所產生的結果且具經濟價值,這是創意新經濟的定義。
另外,風格美感經濟學也是一種類似設計經濟學的說法,認為「美感是生活必需,風格則是銷售必要。」可見未來的經濟趨勢有越趨向於設計觀的走向,而設計的出路則越趨於多元化,設計和異業結合方式已可和文化、科技、藝術、工藝、環境等類別相互激盪、融合,且和其他跨領域、知識也能相互整合,如認知學、情報學、人類學、社會學、資訊科技等。
設計和資訊技術的結合是目前發展趨勢的新境界和新出路,設計和科技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對於現在的設計工作者來說,這變動是一種新的思維和認識。設計師使用資訊,如用電腦軟體從事設計,資訊屬於工具;而運用資訊以傳播設計如網站設計,資訊則扮演著載具的角色;進一步使資訊使用成為設計,如電子書、電子雜誌等,則是設計和資訊整合而成的用具。
由於科技、環境等因素的變遷,設計領域也漸漸從專業分工發展演變成專業交集的整合設計型態。傳統的設計型態可大致分為視覺傳達設計、數位媒體設計及產品設計 3 大類,但隨時代和技術的演進,視覺傳達設計已漸漸傾向於訊息價值化的「情報設計」;數位媒體設計也已發展到無所不用的「媒體設計」;而產品設計也走向人機關懷的「互動設計」。
設計已由設計新品種繼而發展成設計新物種,因此現在需要有新的認知,就是把這3類別結合成「整合設計」,這是非線性動態、互動傳播,且並不特定局限於某一設計領域之中,主要是以使用者為主軸發展出更具理解性、親近性及通用性的設計。
另外在設計思考方面,以往設計者的思維方向是以物件的操作性為主要考量,偏向以設計的「物件」為主體。之後漸漸改變成強調人的使用性,並以設計對象「人」為考量主體。但對筆者而言,設計思考點應該是使人和物互為主體,並強調當中的互動性,這樣的思維才能使所設計的主題增添便利性和趣味性。
因此互動性設計的意義是「設計出易學、易用且有趣的生活或工作中的物件」,帶領設計思維走向創造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型態與新的生活體驗。在「互動性設計」中所思考的方向和出發點,與以往的設計類別有所不同,是更具親近性、人性化和親切感的設計思維。
本文主要是讓讀者能深入地欣賞設計、好好地把玩設計、認真地做好設計,而創新設計是一種基本心態,設計的未來則是另一關切的議題。設計師應具有「三心二意」(用心、耐心、貼心,加上創意、含意)的心態,即用心作設計、耐心作設計、貼心作設計,且在創意表現外,應有其設計的內涵。最後期盼每個人的思想能猶如神奇畫筆,遊走虛擬和實境、理想和幻想間,繪出燦爛的人生和繽紛的舞台。此外,期許欲從事設計的學習者,能用心地學習設計和貼心地對待設計。
資料來源
《科學發展》2010年9月,453期,12 ~ 19頁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5/31
森林裡的秘密圖鑑,那些你從沒聽過的真菌寶藏
陳彥諺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3/28
極端降雨來了,AI 如何預測並預防邊坡崩塌?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6/30
別讓防曬美意變環境負擔!看農業廢棄物如何變身科技材料,吸附水中有害環境荷爾蒙
余國賓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
儲存書籤
114/07/31
一棟會自己發電的建築:智慧微電網,為臺灣電力系統帶來新解方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