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海量資料帶來的利益與可能個人隱私利益風險間之權衡,已隨著資料連結、分析、使用越來越普遍而受到重視,例如:英國醫學倫理團體「紐菲爾德生物倫理委員會」(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自2013年10月起開始對生物醫學及健康資訊的海量資料研究可能引發的倫理議題,調查社會大眾的意見,該委員會在諮詢文件中提出了在海量資料發展的趨勢下,個人及社會必須持續思考、論辯與形成共識的隱私保護議題,包括新資訊技術或海量資料的發展是否帶來新的隱私爭議或規模不同的隱私爭議?串連眾多資料庫的資料,對維護個人匿名性的影響是什麼?運用海量資料的公眾利益為何?我們想要獲得什麼樣的利益?在什麼樣的情形下,公眾利益可能勝過個人或少數人的利益?當我們運用海量資料的時候,什麼樣的傷害是我們想避免的,例如:歧視及污名化?有沒有證據顯示確實有這樣的傷害存在?若人們的資料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運用會有什麼問題?如果當事人並不會受到影響又如何?電腦科技的應用會如何影響我們對隱私、自我及社會關連的認知或看法?原本的行為準則是否會受到影響,例如:分享、公開資訊的意願?我們應不應該把資訊視為個人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