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七世紀,事實與經驗的關係起了一些變化,自然研究者開始以事實做為分析與評斷經驗的基礎。以事實做為評斷經驗的基礎,重點並不在強調事實的歷史獨特性,而在於強調事實與推論或假設之間的距離。對這些支持新觀念的學者而言,經驗中最精純的部分才是事實(matters of fact),也就是經驗中那些與種種詮釋與假設嚴格區別,而沒有受污染的部分。因此,許多十七世紀的哲學家都不認為獨立存在著與理論無關的事實。直到二十世紀也還有許多人認為並不存在「無理論負載」的科學事實。
對啟蒙世紀的學者來說,事實(facts par excellence)是「自然」所給予的,與人類的技術無關。事實(fact)與人造物(artifact)來自同一字源,但是在十八世紀中期之後,便分屬兩個不同範疇。前者屬於自然,或者則漸漸具有人工、虛假、甚至欺騙的意味 (想想我們今天的用詞就知道這種偏見,人造的頭髮叫「假」髮,人工瓷牙一般稱為「假」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