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群眾的力量:開放街圖 OpenStreetMap

103/07/17 瀏覽次數 13039
開放街圖(OpenStreetMap)是群眾共編的線上地圖,可以視作維基百科式運作的共同繪製地圖,其於 2004 年成立。開放街圖上的地理圖資採用開放授權 ODbL,因此只要標示資料來源是開放街圖,就能用在不同用途上,還能商用。開放街圖在歐洲地區圖資品質甚至不輸商業圖資,在國外也被廣泛地運用在導航、防水登山地圖輸出,人道救援等用途。

群眾只要加入申請 OpenStreetMap.org 的帳號,即可貢獻參與、標示及修改,算是 VGI(volunteer geographic information,志願性地理資訊)概念。目前免費開放供使用者自行下載,全球資料約 35 GB,每日亦會更新全球有變動的地區資料,其資料量則會較小,約 1 GB 以內;但由於是每日都會有資料更新,故其資料量已可定義為 Big Data。而各大都會區則是每日更新最新的地圖資料,供該地區的繪圖者能同步更新。(可參考 http://metro.teczno.com/ )。

在實際的應用方面,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海地大地震後,所發起的 Ushahidi Project(http://www.ushahidi.com/),初始版本很簡單,僅為一張地圖與表格,讓使用者說明看到的事故,選擇離發生地點最接近的城鎮,紀錄位置、日期與時間。當正常消息與公眾訊息來源中斷時,Ushahidi 提供使用者分享訊息、指引救援者或共用資源,讓災難現場的人有一份地圖,才知道要將救難品送到何處。Ushahidi 也被用來監督蘇丹選舉、紀錄加薩暴動、追蹤 BP 石油洩漏。

在臺灣則有網友將 OpenStreetMap 應用於莫拉克風災救援。另外日前立法院學生佔領行動中,蘋果日報於當時推出的「黑潮襲凱道新聞打卡地圖」,地圖底圖即是用 OpenStreetMap 開放街圖,這可是臺灣媒體第一次運用開放街圖圖資,當作報導的工具。伴隨著行動裝置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群眾越容易利用各種資源描繪地圖,在短時間內形成各式各樣事件地圖,打破了地圖只能由專業人員生產的藩籬。相信透過OpenStreetMap,群眾共同創建的力量與創意,將可發揮更多不同的影響力。

參考資料

[1]http://technews.tw/2014/04/01/first-mass-media-use-openstreetmap-demostrate-news-on-the-map-in-taiwan/
[2] Mapbox – 500,000 km2 Satellite Imagery Update for OpenStreetMap Tracing
[3] http://openstreetmap.tw/ 
[4] DigitalGlobe – Mapping the World with OpenStreetMap via Mapbox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