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環境保護:環保驗證–ISO 14000系列

94/03/03 瀏覽次數 18036
環保驗證的必要

當今企業所面臨的挑戰,除了日益快速的科技發展以外,還有與日俱增的能源、原料及人工成本,產品生命周期和研發時間的縮短,消費市場對產品品質與責任有更多、更高的要求等等。再加上經貿國際化、自由化的趨勢,全球競爭也日愈劇烈,而環保法規也愈趨嚴格。利害相關者對企業及產品的環保要求也日益殷切,環境問題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地方性、區域性的問題。

由於污染物的遷移、資源分配不均以及氣候變遷等因素,環境夾雜經貿的訴求,使得企業的處境更形複雜。國際間為了促使企業能有效運用資源、保護環境,已經發展出可以結合企業管理的理念,以兼顧經濟與環境效益的各種環境管理策略,進而使它成為國際標準,並實施於全世界。

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自一九九六年九月開始推出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等標準後,已經有20多個和環境管理策略有關的ISO 14000系列的國際標準完成公告。過去除了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標準的驗證,已經在全球造成風潮外,以產品為導向的ISO 14000系列標準,也已經陸續公告或發展。再加上國際間有關產品環保性的訴求紛紛而至,產業界所面對的環境管理壓力也會日益增加。

我國一直是以國際貿易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導向,經過多年來政府相關單位積極的輔導與推動,在產業界中已經廣獲重視,並曾經掀起實施ISO 14001的熱潮。我國目前通過ISO 14001驗證的組織總數,已經達到一千六百家以上。惟當全球各國正以更積極的方式,推動環境管理相關活動的時候,顯然更值得我們針對國內過去幾年推動環境管理的方式進行檢討和省思,以持續切實地改善環境績效。

ISO 14000系列標準發展現況

國際標準組織(ISO)首先在一九九三年一月二十五日委託加拿大標準委員會(Standards Council of Canada, SCC)成立第207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 TC),負責「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標準的制定。加拿大標準委員會則委託加拿大標準協會(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執行這一項任務。第207技術委員會也經常被冠以ISO/TC 207的簡稱。

在剛開始的時候,ISO/TC 207之下有六個次委員會(subcommittee,  SC)和一個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WG),負責各細項標準的建立,而這六個次委員會和工作小組,也分別由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美國、法國、挪威和德國等國家的標準局來領導。最重要的是,這些國際標準是以各會員國間共識決(consensus)的方式來建立的。

ISO/TC 207從一九九三年六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首次年會以來,到了二○○三年印尼巴里島的年會,總共已經召開了11次年會。針對相關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積極進行討論與溝通,目前已經公告的標準計有規範類標準18項和技術報告類標準4項。

ISO/TC 207標準制定的架構,包括組織面與產品面的各三個子系列的標準,而由於近二年WG3—環境化設計(ISO 14062)、WG4—環境溝通(ISO 14063)和WG5—氣候變遷三個工作小組的相繼成立,它的架構已經有一些修正。這一個架構的補充也意味著,企業未來面對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環境溝通、以及產品環保化設計的訴求,也會愈來愈明顯。

環境管理相關活動

ISO 14001是ISO 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中,針對組織環境管理系統的驗證規範,與組織環境管理能力的提升和企業界對外的貿易最為相關。依據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二○○四年底,全世界通過ISO 14001驗證的廠商已經超過七萬家。

在所有通過ISO 14001的廠商中,日本就占有23%,歷年來都占世界的首位,其次依序分別是德國、英國、西班牙、瑞典、美國等,而我國通過ISO 14001的廠商家數大約是排在世界的第11位,亞洲的第3位。如果以地區來說,歐洲國家最高,大約占50%,亞洲國家約38%,美洲和其他地區大約只占12%。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全球最大產業規模的美國,在二○○三年估計已經有超過二千五百家公司取得ISO 14001的驗證,而相對地,在一九九八年僅約有二百家通過驗證。也就是說,通過驗證的家數在五年內成長10倍以上。另外,中國大陸通過驗證的廠商家數,也增加的相當快速。

根據一項針對《財富》雜誌所列的世界前一百大公司對於環保與永續性事務進展的調查結果顯示,各大公司已經有相當明顯的進展。調查結果也顯示,世界前一百大公司中已經有大半取得ISO 14001驗證。在國際間,ISO 14001的建置範圍,也已經逐漸由製造業,擴及到服務業和政府單位。在二○○○年四月,當時美國的柯林頓政府公告名為「藉由環境管理的領導力來綠化政府」的EO13148號命令,要求所有的政府機構,必須在二○○五年底前建置環境管理系統。

近幾年來,因為國際間的經濟景氣不佳,間接影響到企業進行環境管理的努力。因此,有關「經濟不景氣是否會影響廠商推動環境管理系統的意願」的課題,普遍受到相關專家學者的關切。

根據美國針對154家跨國公司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33%的公司表示,並不會因為經濟的不景氣而影響到廠商建置環境管理系統的意願。但是,有18%的公司表示會放緩推動的腳步。另外受訪的廠商也表示,目前或二年內會對供應商提出ISO 14001驗證要求者,也占有32%;預期二到五年內會要求的有17%;還在考慮是否要求須有ISO 14001或其他形式「環境管理」驗證的有17%;不正式要求但鼓勵的也有18%。

也就是說,在未來五年內,買方會明確地對供應商提出ISO 14001驗證要求的比率,將達到50%。因此,以外貿為主的國內廠商,如果不積極因應,恐怕有喪失商機的危險。

隨著ISO國際驗證市場推動的區域和範圍日益擴大,來自世界各地對於驗證機構對組織管理系統驗證品質效力的異議,也時有所聞。ISO適合性評價委員會(ISO/Committee on Conformity Assessment, ISO/CASCO)提醒全世界各地的驗證機構,因為各界對於一些驗證機構水準的質疑,使得全球的驗證市場已經面臨嚴峻的挑戰。

雖然ISO本身並未針對驗證機構直接進行管制,但是,當驗證機構產生弊端的時候,一般民眾便容易歸罪於ISO。ISO祕書處已經陸續自各地收到各種抱怨,例如表現欠佳的廠商通過驗證、驗證公司協助廠商撰寫文件等類似的抱怨。為了避免「江湖郎中」式的驗證弊端,ISO強烈呼籲驗證機構一定要加強自我規範。

環境管理系列標準的發展

經過超過二年的制定時程,「ISO 14062整合環境考量面於產品設計」的技術報告標準,終於在二○○二年二月正式核准。ISO 14062制定的目的在於指導組織,在產品發展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中,納入環境議題的考量,也就是所熟知的環保化設計。

至於「ISO 14063環境管理—環境溝通—指導綱要與範例」標準,各國已經在溝通的原則與運作架構,以及除報告以外的溝通作法上的指導綱要等要項方面,獲得相當顯著的共識。

另外,國際間可望在二○○五年底或二○○六年初,完成一份用以量測、報告以及查證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GHG)排放的國際標準。溫室氣體減量的績效在環境管理系統中,已經成為很重要的議題。雖然,美國布希總統一直對「京都議定書」採取排斥的態度,但參與ISO的美國代表對於這一個標準的推動,卻表達十分支持的態度,解除了與會者不少的疑慮。

ISO 對於ISO 14000系列標準所勾勒的願景是:「致力使ISO 14000系列標準成為卓越的國際標準,期使全世界樂於接受,切合使用者需求,達成永續發展,俾利世界貿易,協助組織改善環境績效。」ISO同時也鑑別出幾項特定的議題,將自今年度起陸續推動國際標準的制定,這些包括環境會計、風險管理、安全與衛生、組織透明度、社會責任以及企業治理等。

我國推動ISO 14000的現況

過去幾年,國內推動ISO 14000環境管理系統已經有相當具體的績效,但是一些突發案例,也暴露了部分已經通過驗證的組織或企業忽視了ISO 14000所著重「適法、溝通、專業、持續改善」的特質。然而從這些案例中,也提供了國內推動ISO 14000的反省機會,再加上以ISO 14000系列標準發展面向,例如氣候變遷、環境化設計及環境溝通等,與國際間的應用領域日漸廣泛,讓我們體會到我國ISO 14000環境管理系統的運作,已經面臨「調整觀念、修正腳步、重新出發」的重要關鍵。

瞻前顧後,面對臺灣已經加入的國際貿易組織(WTO)以及推動ISO 14000已經成為國際潮流的趨勢,如何「持續改善」現行的ISO 14000推動策略和執行系統,應該成為國內各政府單位和民間相關組織或企業,持續推動環境管理系統的最重要挑戰。

首先,國內組織在推動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的驗證過程中,對於法規符合度的要求,始終無法得到環保主管機關的支持。因此,相較於先進國家已逐漸把環境管理系統的推動和環保行政管制配套實施的時候,我國卻仍然停留在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的輔導階段。也因此,通過驗證的組織,應該更嚴謹執行有關法規符合度部分的要求,以確實反映組織在環境管理工作上的表現及努力。在另外一方面,政府單位應該考量國際趨勢的發展,充分溝通配合,以調整現行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的推動策略。

其次,在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的推動過程中,各種技術工具的發展和使用,對於系統的建置和有效實施,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國內對於相關技術工具的應用,也相當重視。但是,各種技術工具由不同單位發展推動的結果,仍然停留在引進國外技術工具應用在國內案例的階段,對於本土環境管理技術工具的發展不夠深入。面對企業環境問題的多樣性,管理技術工具的多樣化,的確有其必要性,但是仍應強調應用的特性及目的,以避免發生「一人一把號」的現象,造成資源分散,功能混淆重疊的結果。

最後,ISO 14000環境管理系統的建置,必須落實「持續改善」的觀念。環境管理系統的運作,應該隨著組織的轉型成長、社會環境的變遷、利害相關者的期望而調整。「一次完成」的環境管理系統,並不能提供組織「終身保障」。建置與運作一個積極成長、有彈性、有韌性的系統,應該是每一個組織面對不斷變遷的環境挑戰的終極目標。

而環境管理系統的建置與運作人員,除了對管理系統的認知之外,必須有充分的製程及環境相關專業素養,才能針對組織的特性,完整發掘出重大環境考量面,以系統建置和技術改善並進的方式,提出具體的環境管理方案,展現出組織的環境績效。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