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開放原始碼硬體(open source hardware) ,它賺什麼?

106/01/11 瀏覽次數 3076
2005年1月 Arduino 硬體電路板與軟體雛型首次誕生在這世界上,一個來自米蘭互動設計學院的教授 Massimo Banzi 與實驗室學生們,加上當時的訪問學者一位西班牙籍晶片工程師 David Cuartielles 共同開發了這塊名為 Arduino 的硬體電路板。為了讓更多人使用到這塊硬體單晶片開發板,團隊對於硬體電路的設計與軟體部分採用了創用CC許可(創用CC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创作共用) ,讓有意願使用的人可以直接拿到硬體設計的圖稿進行複製,並且也不禁止修改後做為商業行為的販售,只需保留原始團隊的貢獻在上方。唯一收費的部分是以 Arduino 進行販售的商標權。

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則是 Raspberry Pi 樹莓派,一款基於 Linux 的單機版電腦。2006 年是早期樹莓派的雛形 ATmega644 單片機第一次問世,其電路與 PCB 佈局可提供下載。而後販售的樹莓派主要是由英國樹莓派基金會所開發,目的為促進學校的基本電腦科學教育。一塊具備單機版電腦功能的樹莓派,販售價格從 $25 到 $35 美金之間,由於使用者的範圍很廣,從一般學校學生到專業人士,因此樹莓派的軟體社群的討論度與活動專案的數量是相當蓬勃的。

台灣被譽為硬體生產王國,但以硬體為訴求搭配開放原始碼軟體所建構的成功案例,似乎都不會在台灣發跡。大家可能會好奇,開源碼不是等於免費嗎?廠商公布了所有軟硬體技術項目,那他要賺什麼呢?過去有一個很有名的案例,就是美國微軟的 Windows 作業系統。Windows 是如何搶下如此高的市佔率與如此長的時間呢?關鍵只有兩個字,那就是「盜版」。依靠這個主要因素,讓每個人的電腦都是 Windows 作業系統,藉此擁有了非常大量的使用者之後,而如何賺錢就變成是個簡單的事了。比如:軟體廠商要在 Windows 作業系統上進行軟體開發的授權費用,或是企業級用戶做客製化修改,這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硬體開發商最重要的花費就是硬體開發本身,但是每次開發完成後,硬體本身的利潤卻會隨著時間而逐步下降,包含降低利潤促銷..等等。Arduino 透過開源硬體的方式將硬體生產成本轉嫁到廠商身上,團隊就空出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進行社群經營,並且根據使用者的習慣進行軟體優化,進而產生了龐大的使用者社群。而社群蓬勃發展後 Arduino 的商標也越來越值錢,利益也隨之而來。
 
過去也有類似團體做開源硬體,但效果似乎沒有 Arduino 和 Raspberry Pi 來得這麼有效,比如 OpenRISC 開源處理器或 OpenCORE 基金會帶動的硬體項目。他們的成果主要著重在開源處理器的開發上。那兩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呢?Arduino 和 Raspberry Pi 與這些專案最大的不同處,就是在於使用者的範圍與人數。以往的開源硬體會以工程背景為門檻,限制了社群發展的大小; Arduino 和 Raspberry Pi 則是以一般民眾作為使用者來進行設計開發,那使用者對象的範圍就瞬間擴大了,社群也蓬勃發展了起來。說到這邊不免好奇,許多硬體生產大廠在針對這部分的看法與對應做法,透過目前觀察到的現象,大廠商通常是確定有利益可圖,接著透過快速複製意圖重新塑造過往的成功。接著拉低硬體生產成本去賺取利潤,也對市場有比較大的競爭力,畢竟便宜嘛!這許多大型硬體生產公司常用的手段,但是對一般人而言如果能像 Arduino 這樣做,那為何要透過這種方式跟上呢?這也許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困難點吧。

責任編輯:許喬斐
校閱:許維玿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