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仿生軟體機器鰩魚可望建造人工心臟
105/12/12
瀏覽次數
2159
賴婉婷
|
國立臺灣博物館研究組
歐陽盛菊
|
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
歐陽盛芝
|
國立臺灣博物館
一款僅16公釐長、重量10毫克的微型仿生軟體機器鰩魚(tissue-engineered soft-robotic ray)突破生物和機器的界限,是運用組織工程學製成的半機械體,使用生物活體細胞且完美複製真正鰩魚(batoid fish)或魟魚的游泳方式,尺寸只有真實幼魚的十分之一,製造一條僅需一星期,未來將可望建造人工心臟。研究成果今(2016)年7月由美國哈佛大學帕克(Kevin Kit Parker)教授主導的國際研究小組在《科學》(Science)期刊發表,未來不僅可研發更多栩栩如生的合成動物,更可促進醫療設備的發展。
組織工程學又稱為再生醫學,是指利用生物活性物質,通過體外培養或構建的方法,再造或修復人體器官和組織的技術。這類人造組織或人工器官的研發屬於綜合生物學、醫學、工程學等跨學科的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困難度很高、卻具高需求性。
帕克教授認為鰩形目(Rajiformes)的鰩魚和魟魚之特殊體型及游動方式可增強對抗運動的穩定性,游動時改變方向的方式與心臟跳動有相似之處,能有效防止傾斜或翻轉,是研發機器人技術的理想生物模型。研究小組的仿生對象以英文名為Little skates的猬白鰩(
Leucoraja erinacea
)幼魚為主(避免被成魚尾鞭刺到導致中毒風險),其他英文名為Stingrays、Skates或Rays的藍斑條尾魟(
Taeniura lymma
)和奧氏江魟(
Potamotrygon orbignyi
)為輔。牠們的身體扁平,菱形體型係因發達的胸鰭像一對翅膀與身體結合,尾鞭細長並有毒刺,游泳時翼狀胸鰭以波浪形擺動,能高效率的快速游動。一般棲息在深度100米以內的海底沙地,以小型貝類、甲殼類或魚蝦為食。
微型機器鰩魚是結合活生物細胞與人工材料組成的複合體,也是光驅動機器人,如同猬白鰩有一個平滑的軀幹和長長的翅膀狀魚鰭,由透明彈性的有機矽(elastomer,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仿生皮膚包覆黃金骨架構成,最特別的是腹面皮膚下有肌肉層,當以藍光(波長465 nm)控制這層活肌肉細胞收縮時,它的翼狀胸鰭就會像真實鰩魚般進行波浪運動游泳,能藉由光線導引上下擺動魚鰭,在水中使用1.5Hz頻率的藍色雙光源LED可控制其活動。若同時用雙光源,一亮一滅時就會向前游動;如果只照射一邊魚鰭,觸發右邊或左邊蛇形肌電路就能讓它轉向;藍光亮滅的頻率(1-3 Hz)決定游泳速度,可達每小時約9公尺;若在約250 mm(其身長的15倍)距離以平均每秒1.5 mm速度沿著彎曲路徑引導,仿生鰩魚均可任意左轉或右轉,還能連續6天保持80%初始速度游動。
研究團隊使用鈦金屬模具以四層構造來架構機器鰩魚,完全複製猬白鰩由軟骨、雙層肌肉、和其他有機組織構成的胸鰭,第一層是用雷射3D切割成鰩魚形狀的有機矽透明彈性層,第二層使用穩定性高的惰性金屬黃金製成人造軟骨,第三層是防止心肌纖維細胞直接接觸金屬、造成細胞死亡的另一層有機矽透明彈性層,最後則是肌肉層。
肌肉層係採用2天大的大鼠胚胎心臟肌肉細胞,植入病毒感染後鑑識分離出的光敏基因(optogenetic molecular)片段,當這些心肌纖維細胞被藍光照射就會自行收縮,藍光消失後可重新伸展。研究團隊使用有機矽膜植入纖維連接蛋白(fibronectin)製作模板,以微接觸印刷(microcontact printing)技術,引導作為「種子」的心肌纖維細胞生長,約一周時間可培養出20萬個心肌纖維細胞,形成一個放射狀蛇形肌電路(serpentine patterned muscle circuits),類似真正鰩魚的肌肉纖維結構,肌肉內都具有肌節Z線,可確保肌肉纖維伸縮無礙。當心肌纖維細胞收縮可帶動魚鰭向下,黃金軟骨的彈性係數可支援骨骼系統的拮抗作用,使魚鰭向上回彈,構成一條會波浪運動的仿生機器鰩魚。惜因心肌纖維細胞不具免疫系統,在營養液中僅能存活一周,因此這條仿生鰩魚尚無法在營養液之外的環境「生存」。
此項成果證明組織工程和軟體機器人技術的結合具有巨大潛力,研究團隊未來可望利用反向工程技術,結合機器人工程學和基因生物學技術,製造出更多種類的肌肉泵、以建造出人工心臟,救治和延長病人壽命,提高人類生活品質。
(以上新聞編譯自2016年7月8日發行之Science期刊等)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向大自然借鏡:生物行為的科學解密」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歐陽盛芝/國立臺灣博物館
審校:歐陽盛芝/國立臺灣博物館
人工心臟(3)
仿生機器人(11)
再生醫學(14)
推薦文章
113/10/30
醫師的「超級 GPS」:手術導航系統如何為臨床帶來新革命?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11/29
重建部落認同,從原住民視角探索地理與環境教育的未來
歐柏昇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2
神奇美麗與庸俗醜陋之隔:也談幹細胞研究的相關問題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