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色彩恆常性

98/04/01 瀏覽次數 27187
這顆紅蘋果,在白光下是紅的,在黃光下是紅的,就算拿到綠光下,它還是顆紅蘋果。這段聽起來理所當然的敘述,裡頭學問可大了,因為這說明了我們在認知上的一種機制,科學家稱之為「色彩恆常性」。

在這些不同的光源照明條件底下,其實呢,物體表面所反射出來的光線的色彩,它應該有的變化是非常劇烈的。人類的色彩恆常性,這種視覺的功能,它使得我們所看到的色彩,不會產生劇烈的變化。

我們可以把「色彩恆常性」解釋成一種主觀認定的現象,因為色彩並不是真的恆常不變。以綠葉為例,日光下,葉片中的綠色素吸收掉日光中的長波與短波,只將中波段的光線,也就是綠色,反射進我們眼裡;而同一片葉子,在幾乎只有長波的燭光下,看起來更應該是紅色的。物體的顏色明明受到光源影響而改變了,大腦卻因為記憶,或先入為主的認知,自動修正色彩的變化。

實驗室裡,科學家請受試者透過小孔,在不同的光源下,觀看孔內的紙張。對受試者而言,每換一次光源,紙張的顏色就會有很大的變化。而當受試者在正常無遮蔽的狀態下,看同樣的紙張時,不管光源怎麼變換,受試者的大腦都會告訴他,這是一張「白」紙。因為有「色彩恆常性」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不至於眼花撩亂。

如果我們人類的視覺系統,沒有色彩恆常性的話,我們生活當中會有很多很奇怪的現象,比如說在看投影片,窗簾拉下來(只有室內燈光),等到影片放映完了,把窗簾一拉開(光源改變),如果沒有色彩恆常性,我們可能會驚覺,怎麼我們週遭的人衣服完全換了一件,換了完全不同的顏色。

因為色彩恆常性,我們對日常所見的事物顏色,有了既定的刻版印象。它幫助我們辨視物體,讓我們對色彩的認知不至混亂。在大腦不知不覺的微調下,我們的世界才能那麼理所當然的多采多姿。
資料來源
  • 2008年東森電視台《科學大解碼》第二期
OPE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