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打開偏鄉孩子們的視界–化學下鄉活動:化學遊樂趣!
104/04/27
瀏覽次數
5595
吳美枝
|
《科學發展》特約文字編輯
2011年是居禮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奬100周年,也是國際化學會創立100周年,聯合國遂將2011年定為「國際化學年」。就在該年,由淡江大學承辦的「化學下鄉活動計畫」正式啟動了。他們將3.5噸的貨車改裝成行動化學館,以具體表演、演講、親手做實驗等方式,來推廣化學科普教育。多年來,在計畫主持人王伯昌教授的領導下,高憲章博士與執行助理林佑燐、活動企劃陳逸書、行政助理李芳靜已涉足上百所偏遠學校,在打開孩子們視界的同時,他們的世界也被打開了。
化學的關鍵角色
「化學下鄉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對化學產生興趣。」高憲章說,化學是基礎科學,學會化學,可以做很多事。因此,在各行各業都能發現化學背景的人。他笑說,自己小時候就因為看到影集裡的馬蓋先,才愛上科學。「馬蓋先就是化學家,看他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與困境,真的很帥!」而林佑燐則說自己原本想念食品科學,因意識到化學底子不好就什麼都學不好,才會轉選化學系。
化學的應用範圍很廣,可跨到藥物、食品、化工、材料、電子。無怪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祕書長松浦晃一郎會說:「『化學』在未來能源發展及糧食短缺問題上,將會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而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會會長陳政一(Jung-Il Jin)也曾表示,應促使大眾對科學產生更多的熱情,踏入化學領域,以共同解決未來地球將面臨的問題。因此,化學這門學科可謂任重道遠,肩負著改變世界的使命。
「化學下鄉活動計畫」即要在孩子心中種下化學的種子,以行動化學館的方式,藉由特別設計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課本以外的化學體驗,希望他們在學習化學前,先對化學有所憧憬。高憲章說,他曾聽聞不少選擇化學系的人,都是因為在國、高中時代參加過科學營隊、科學活動或看過科普教育節目,而對科學產生興趣。「雖然我們無法讓學生成績明顯進步,但我們會盡可能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進而願意主動學習,並投入化學的行列。」
精心設計的活動
「化學下鄉活動計畫」的改裝貨車,不僅運送物品,也是化學表演的舞台。高憲章說,一開始的目標只是推廣化學,後來慢慢轉變為以國中、偏遠學校和小型學校為服務的對象,而他們也期許自己能跑完教育部認定的所有偏遠學校,讓資源不足的偏鄉孩子能體驗到化學的樂趣。此外,這個計畫部分經費來自業界,因此,他們有時也扮演學校、社區與化學廠商之間的橋梁,讓孩子們認識化學的同時,有機會了解學校附近的企業。
高憲章說,活動通常是早上10點開始,下午4點結束。過程主要分3個階段,第1階段由他負責說一些化學相關的故事,第2階段由工作團隊帶來一段化學實驗表演,第3階段則由林佑燐、陳逸書、李芳靜與大學生們一起帶領孩子們親自進行化學實驗。「當年之所以有下鄉計畫,部分原因是為了紀念居禮夫人,所以我會從居禮夫人的故事開始講起,然後講到元素、放射性、科學材料……」高憲章說,如何把很化學、很抽象的知識,透過講述,而且要用非常簡單的表達方法,讓學生可以聽懂並吸收進去,對自己而言是一大挑戰。
此外,在實驗內容的設計上,安全是最基本的要求。李芳靜說,自己學生時代印象最深的就是作實驗時,隔壁桌的同學把東西燒起來。因此,他們深知實驗的安全考量是非常重要的。高憲章說,確實有相當多的化學實驗、化學藥品本身是危險的,而看似安全的藥品,只要劑量過高,就會傷人。譬如維他命C,吃1顆是補品,吃20顆就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了。有些化學實驗的效果非常好、很炫、很漂亮,也確實好玩,但很危險,這種實驗就不會出現在他們的活動中。而他們在設計內容時,也要涉想學生可能會把所有化學元素加在一起。因此,凡在實驗中使用的元素,必須符合「即使學生全部亂加在一起,也不會有危險」的原則。
為了設計出安全的實驗,團隊持續從四面八方蒐集資料,不斷實驗、改良,進而設計了類似遊戲、內容簡單又有趣的實驗內容。「我們儘量避免使用實驗室的化學藥品,而是使用在生活中就可以輕易找到的元素來作實驗。」陳逸書說,實驗內容確實要費腦力去設計,除了用自己以前學到的化學基礎原理來衍生出多樣化的實驗內容,平時也要常常翻書、上網搜尋、多聽多看,並和夥伴一起討論、切磋,共同撞擊出實驗點子,才能持續更新化學實驗內容。
感動與感慨
幾年下來,高憲章、林佑燐、陳逸書和李芳靜已去過一百多所學校,當他們
親眼目睹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心裡卻有無限的感慨。「『城鄉差距』這4個字已不再只是報章媒體寫的4個字,而是如此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眼前。」高憲章說:「沒什麼設備、老師流動率很高、學校找不到師資,這些對孩子的學習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原來我們生活的環境是這麼舒服,這些偏鄉孩子真的很需要幫忙。」
其實,在打開孩子的視界時,他們的世界也被打開了。「我們4個都是在台北長大的小孩,參與這個計畫,也讓我們真正去『看見台灣』。」陳逸書說:「我曾在台北科教館、台中科博館、高雄科工館做過,參與不少科教活動,那些都是家長繳1、2萬元費用才能讓孩子參加的活動。這對偏遠的孩子來說是不可能的事,1、2萬元也許是他們一整年的伙食費!當我參與這個下鄉計畫,和夥伴一起把資源帶到孩子生活的地方,讓他們有機會分享到這些教育資源時,我就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有時,當團隊重複去某間學校,車子一停下來,就會有學生很開心地圍過來,這些孩子都記得他們,也非常高興再度看到他們。孩子們很重視並珍惜這好不容易得到的教育資源,一整天都全心全意投入活動中。高憲章說,去過這麼多偏遠學校,深深覺得這件事是有價值、也值得繼續做下去的。然而,因為經費的關係,這個下鄉計畫卻充滿變數,不確定會不會一直走下去。因此,高憲章期許有更多企業重視這個現象,並願意贊助下鄉計畫持續做下去。
下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3年,他們在大雨隔日前往那瑪夏國中時,車子開在泥濘不堪的臨時便道上,幾度傾斜,差點翻車,原本只要一小時多的車程,他們卻開了好幾小時。高憲章說,那是他們印象最深的體驗。「每當有老師說他們上課上到我們曾帶的實驗內容,學生會說:『這個我知道!』這是我最感動的時刻。其實,我們的活動是以『好玩』為主、『教學』為輔,這些學生卻記得,表示他們有學到東西。而我們能一直做下去的動力,就是學校老師說這活動對孩子是有效果的,只要他們願意玩、願意做,對化學產生興趣,我們做的一切都值得了。」
教育(60)
科發月刊(5221)
推薦文章
114/01/03
熊寶寶考古學:自然、公民與道德、及性別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4/01/24
透過臺德氫能合作 推動綠氫技術與永續未來——專訪蕭述三校長
李依庭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4/01/01
倫敦鐵橋與三隻小豬—工程與STS
王秀雲
|
成功大學醫學系及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
儲存書籤
113/10/08
當 AI 晶片全面進攻終端裝置,產業有哪些挑戰與應用?
簡永昌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