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登入
註冊
網站導覽
展開搜尋
全站搜尋
熱門關鍵字:
半導體
精準醫療
太空
煙火
關閉搜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此script語法,請點選
搜尋
使用搜尋功能。
分類
分類項目
關閉分類項目
地理
天文
化學
醫學
科技
社會科學
人類文明
地科
心理
物理
數學
環境
生物
生活科學
醫療
地球科學
Menu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公務人員
網站導覽
English
首長信箱
常見問答
雙語詞彙
關於我們
文章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科發月刊
影音
影音
TechTalk
科普影片
活動
學生專區
夥伴
認證
認證
公務人員
:::
首頁
文章
最新文章
Pleace Login!
×
請先登入
facebook
twitter
plurk
line
中
列印
書籤
:::
磨課師(MOOCs):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
103/05/13
瀏覽次數
10555
王秀芬
|
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
陳育亮
|
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一詞出現在2008年,由兩位加拿大學者所提出,但造成全球發燒議題大約是在2011年10月之後。
因受到「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成功的激勵,2011年10月,史丹佛大學資工系有兩位教授分別將自己的課程在網路上開放。本來估計頂多1千人選修,不料這兩門課竟吸引了來自全球16萬人和10萬人註冊的盛況。這兩位教授受此鼓舞,遂先後於2012年2月與4月,各自集資成立了營利性質的線上學習公司Udacity與Coursera。同年9月,由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集資結盟的非營利公司edX也加入競爭行列。
由於這三大品牌的出現,《紐約時報》稱2012年是「MOOC元年」。
MOOC沒有一致的定義,但顧名思義,有以下特點:
大規模(Massive):
傳統課堂是一小群學生對應一位老師,但 MOOC 的平台設計是給來自網路上不特定的參與者,其規模可以非常龐大。例如杜克大學有位教授的課程其記錄是22.6萬人。
開放(Open):
學習者不必是在校的學生。只要註冊某門課,即可進行學習,且大多數是免費的。
線上(Online):
只有透過網路,才可以達到如此的大規模、無遠弗屆,最大宗的學生源可能來自海外。
課程(Course):
雖然是免費學習,但仍課程架構嚴謹,並要求學習成果。
例如,大部分課程有開始和截止日期,以及作業或測驗等評量方式。MOOC目前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課程主要來自「頂尖大學」或由「名師」授課。此外,這種學習模式還有影片教學為主和學生參與、合作的特點,也就是說,重視活用影片輔助教學,學習者不是單向地接收老師的教學,而是用一種有結構的方式共同合作和對話。
MOOC 有不少註冊者是仰慕名校或名師而來,這也導致了高註冊數但低完課率──大部分課程學生的完課率不到10%。所以,2012年才剛「MOOC元年」,2013年隨即出現一些質疑和反思,例如MOOC是否能完全用線上取代面對面教學、學生學習成效不符預期等,甚至有學者稱2013年是「反MOOC元年」。
然而,無論如何,臺灣也開啟了數個「磨課師」平台,包括資策會Proera平台、清華大學的「台聯大雲端經典課程」(UST MOOCs) ,以及誠致教育基金會的「均一教育平台」。這些磨課師平台的發展和未來的普及化,將可能使得傳統的文憑不足以象徵一個人的知識或能力水準,也可能挑戰名校文憑的高價值性與不可取代性。(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實作計畫─以農學、環保、應用科學、數位學習和藝術領域為例」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
蔡美瑛 | 世新大學廣電系
雲端平台(17)
可汗院(2)
線上課程(1)
科發月刊(5217)
推薦文章
113/09/30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改革:韌性與淨零的未來進行式
陳儀珈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8/30
鋰電池回收商機大,臺灣做好準備了嗎?
黃宜稜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9/30
為什麼 COVID-19 沒有引發糧食危機?——揭開全球糧食市場的抗疫祕訣
劉品萱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113/07/31
從老舊門鉸鏈到年輕膝蓋,自體幹細胞治療讓人重返跑跳的日子
艾登
|
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
儲存書籤
OPEN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文章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精選文章
科學專題
影音
科普影片
TechTalk
活動
活動
學生專區
學生專區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