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大觀園商標

分類項目
Menu

科學與人文的火花—AI之父John McCarthy誕辰

108/09/04 瀏覽次數 5283
科學與人文的火花—— AI之父John McCarthy誕辰科學與人文的火花—— AI之父John McCarthy誕辰
 
2016年,人工智慧圍棋程式AlphaGo在公開比賽中,擊敗了當代圍棋界傳奇棋手李世乭,一時之間,「人工智慧」議題再次成為當紅炸子雞,受到廣泛討論。首先提出將人工智慧應用於棋藝上的是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他開啟了後代對於人工智慧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及想像。

1927年9月4日,麥卡錫誕生於波士頓。1948年9月,麥卡錫參與計算機設計大師諾伊曼的「自複製自動機」論文發表,這場演講是他投入人工智慧的起點。7年後,麥卡錫、閔斯基與香農首度提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詞,並在翌年召開達特矛斯會議,邀請各國學者專家探討人工智慧的潛能及展望。會議上,大家熱烈討論著未來發展及可能性,相信人工智慧終有一天能勝過人類的頭腦。不過,這一切在當時只是紙上談兵,沒有人能預測何時發生,也不知道將會帶來什麼影響。後來,麥卡錫將人工智慧定義為「研發智能機器的一門科學與技術」(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aking intelligent machines.)。因此,被稱為「人工智慧之父」。

1958年秋天,約翰・麥卡錫在MIT開發了LISP程式語言,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中,開創許多先驅概念,包括:遞迴、樹狀結構、條件表達式等,大大影響後來高階語言的產生及邏輯概念。以「條件表達式」為例,在LISP語言中,假設我們要跟電腦說:
 
若x>1,則印出「x>1」,否則就印出「x<=1」,應該寫成 (if (> x 1)(write "x>1")(write "x<=1"))
 
這些先驅的概念,使人們在與電腦溝通上,能夠更便捷,也能更簡單的執行不同的運算及動作。

約翰・麥卡錫的父親為美國共產黨創辦的全國性報紙《每日工人》的業務經理,母親則熱心參與各種社會運動。或許是因著雙親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及努力,麥卡錫耳濡目染下在人工智慧的探究上,不僅有科學理論應用的層面,更加入了許多社會議題,探討人工智慧對人類帶來的影響。在一篇他寫的微小說《機器人與嬰孩》(The Robot and the Baby)裡,便描述了家庭機器人有感情後發生的各種小故事,藉由人類冷漠及機器人溫暖的對比,諷刺科技社會的悲哀,及探討機器人的更多可能性。

由於人工智慧的熱烈討論,麥卡錫在1959年於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第1所人工智慧學院,開始研究不同的演算法及尋求對計算機運算的最佳解法。後因與該計畫的主持人意見分歧而離開,另在史丹佛大學建立了第2個人工智慧學院,研發出早期的自駕車及無線網路。這不僅影響世界各國的通訊方式,也間接促使各國開始設立人工智慧學院。

2017年4月,台灣因應人工智慧熱潮,杜奕瑾創辦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帶領傑出軟體人才在醫療、智慧城市及人機互動等方面,為台灣人工智慧發展建立一個平台。由於人工智慧高階人才難覓,大大影響台灣在AI世代的國際競爭力。同年的人工智慧年會上,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宣布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隔年1月27日舉行第1屆開學典禮,陸續在台北、新竹、台中和南部開設分校。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有別於一般學校,以產業AI化、AI產業化為目標,為台灣培養包含AI工程師、具AI觀點的中高階經理人等產業所需的AI人才,並開辦多屆AI產業化創新競賽。

參考資料
1. Martin Childs.《John McCarthy: Computer scientist known as the father of AI》, INDEPENDENT, 2011
2. Andy Peart.《Homage to John McCarthy, the Father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RTIFICIAL SOLUTIONS, 2017
3. Computer History Museum
4. Professor John McCarthy
5. 臺灣人工智慧學校
 
OPEN
回頂部